買書的時候?qū)τ诠羌艿睦斫猓蟾挪孪氲绞翘峋V的意思,興奮呀,自己就是好奇別人怎么寫提綱。
書讀完了,合上書,頭有些大。
誠然,不管是作者自己,還是書中采訪的很多作家,都傾向于寫提綱的。有的作者寫一本小說的提綱,甚至耗時一兩年的時間。
但對于提綱,對于小說,每位作家又有自己的習慣與做法,且有著自己某一方面的偏執(zhí)。
頭大是因為,找不到某一位是自己完全可以學習復制模仿的,如書中所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說,只有自己認為的完美小說。
不錯,方法千萬種,我們還是要總結(jié)實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不斷修補,不斷完善,就像自己可愛的圍裙,系上它,便信心滿滿,烹飪出自己獨有味道的菜肴。
所以,要把書中眾多大作家的方法融合,取舍,甚至剔除自己從前容易發(fā)生的弊病。
這么來看,再回想以前讀過的小說,感覺漸漸能看清它們的架子。
記得當時熱播知否這部劇的時候,買了知否這套書,每本都厚厚的,一共五本還是六本。還附帶幾個小冊子,禮儀篇等。
我記得當時自己非常震驚,因為知道作者也是一位上班族,業(yè)余喜歡讀讀寫寫,就如身邊的鄰居一般的存在,所以震驚程度比之紅樓更甚。
那時我就在想,這么規(guī)整的禮儀,這么豐富各具特色的人物關(guān)系,到底是怎么寫出來的?
于是那套書,從頭到尾,一字不拉,津津有味地讀完了。讀完反而疑惑更甚。
青澀的初戀,堅貞的婚姻,復雜的家事,溫暖的祖孫親情……思緒久久回味其中,不可自拔。
事實證明,只見過豬跑,沒吃過豬肉,是很難感覺那種味道的。
自己邊寫邊體會,再結(jié)合骨架這本書,略略猜想地聊一聊知否這套書的前世今生。
大概是,在公司某個悠閑的下午茶時間,辦公室某女同事說起某女和丈夫離婚了,原因是她的丈夫是媽寶男,且好吃懶做不工作,婆婆總有事沒事喜歡干涉她夫妻的生活。
別人都義憤填膺用口水討伐離婚女婆婆,且對甩掉好吃懶做的丈夫拍手稱快時,喜歡古代文學的作者卻陷入沉思:如果是古代呢?古代女子會如何選擇?有選擇的勇氣嗎?有后退的余地嗎?……
也許諸如此類的反思與思想撞擊不止一次,也不止兩次。
于是作者便用一個有著現(xiàn)代思想,接受了從小到大學一整套教育,有著自強獨立意識的支教女子,穿越到了古代。
好了,引子有了就好辦,主題就是現(xiàn)古代一些觀念的碰撞,及現(xiàn)代女子思想膽識在古代會有怎么樣的結(jié)果。
所以,就要經(jīng)歷幾個典型的核心事件,比如女子讀書,自由戀愛,結(jié)婚對像的選擇,這些事件的對比。
其實這么單單幾個主要事件已經(jīng)能撐起一個故事,一部短篇小說。但顯然不夠有趣,于是又加了兩個女子,兩個次要人物,大部分時間陪伴在女主身邊,卻有著不同的思想,自然有著與女主不同的軌跡。
至此,框架起完了,便是圍繞幾個人物發(fā)生的故事,每個人物又會牽扯出相應(yīng)的幾個人物或者一個家族,捎帶把他們的故事也講圓滿了,基本上一整個故事的框架,和人物圖表就出來了。
即便如此,不得不驚嘆,這套書真的還是太強大了。
所以列提綱是必要的,就如上邊猜想知否的提綱一般,提綱有了,還有很多細節(jié)要考慮,文章如何起伏,有哪些歷史事件可以添加,比如戰(zhàn)爭,奪位。
人物間沖突如何定位,主要人物和幾個次要人物性格設(shè)定,一些大事件的激發(fā)事件怎么才能更合理,符合邏輯。
很多很多個細節(jié)需要考慮,最讓我吃驚的是骨架這本書中的背景部分的內(nèi)容,讓我驚醒。
以前每每寫故事總感覺人物太單薄,這就可以借鑒知否這套書,現(xiàn)在想來,人物單薄是因為ta吃飯就只是吃飯,即便是津津有味,即便描寫的天花亂墜。
如果是以ta整個身世家族為背景,再簡單的吃飯也不簡單,是輕輕拿起筷子不敢吃,還是微微一笑,吃了一筷子趕快放下,也變得耐人尋味。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學彩鉛畫的時候,圖畫起形時,有些地方難免是被遮住的,比如戴帽子的臉,比如背后的長發(fā),比如袋子里露出一半的食物,即使被遮擋的那部分,也要淺淺的勾勒出來,整個起形完后再擦去,好維持整體的和諧。
小說,小說中的某個人,某件事,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小說中出現(xiàn)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下面的整座冰山在,它才有如此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