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如何更有可讀性?如何更有吸引力?如何產(chǎn)生共鳴?
從開始挑戰(zhàn)一個月5萬字小說起,這些問題便一直在腦中糾纏不去,特別是真正動起手來時,這些問題更加清晰的顯現(xiàn)出來。
這段時間一直在摸索學習研究,終于摸著了一點點門道。說到這里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個電視,兩家餐廳競爭廚王,兩家的廚師都各顯神通,顯然菜品的選擇成了重中之重,其中一位廚師經(jīng)高人指點,要他做一道水煮白菜。
那位廚師和我當時的反應一樣,水煮白菜,有沒有搞錯,也太上不得臺面。
直到多少年后的如今,我方知此“水煮白菜”非彼“水煮白菜”。不但要用高湯做底,還輔有豐富的配料,佐料。
故事和故事也有著極大的不同,我們不說語言風格,劇情設計這些,單單就有吸引力這一項來說,就是個貨真價實的“水煮白菜”。
但俗話說旁觀者清,自己身在其中,不能知全貌。只能找別人的故事進行對比,看完故事題目,思考我會怎么寫這個故事,特別是像今天讀的這本民間故事,故事多是聽過的,但換成自己會怎么寫?
寶蓮燈
……二郎神說完,就來捉拿三圣母。三圣母高高地舉起寶蓮燈,……。吃了敗仗的二郎神坐在地上,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其實不是敗給了三圣母,而是敗給了寶蓮燈。……他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喚來哮天犬悄悄地吩咐了幾句……
看到這里,便想一些電視中的“咬耳朵”,十分讓人心癢,特別好奇,特別想知道他們說了什么,其實他們說了什么一點也不重要,因為接下去故事中肯定會有展現(xiàn),他接下去做了什么,便是他之前說了什么。
但即便如此,此處卻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讓人心里一癢,一激靈,又迫不及待地讀下去。
如果換作是我呢,打不過,又指使哮天犬把寶蓮燈偷來,即使情節(jié)場景描寫的稍微漂亮一點,但卻少了心理上的一次波動。
再如
牛郎織女
很久很久以前,在……小村莊,村里有個以放牛為生的小伙子,大家都叫他“牛郎”?!@傻母改冈缡?,他跟著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嫂子每天都讓牛郎干很多活兒。
有一天,嫂子又逼牛郎去放牛。早上,她指著九頭牛對牛郎說:“你今天必須帶回十頭牛,如果帶不回十頭牛,你就別回來了!”
文中沒有說一句牛郎嫂子的不好,沒有說她對牛郎刻薄,對牛郎嫌棄,但第一次提讓牛郎干很多活兒,就能感覺到非良善之人,之后又說把九頭牛帶回十頭,這種非正常的要求,用簡潔的語言不但把牛郎嫂子為人展現(xiàn)無余,也讓人不自覺咬牙切齒。
像這種小情緒的調(diào)動,還有很多,失敗、悲傷、愛、孤獨、快樂、痛苦、悔恨、信仰、平靜、絕望等。它們雖不重要,但沒有它們這一樣樣佐料,沒有它們燉煮的高湯,“水煮白菜”真就成“水煮白菜”了。
挑戰(zhàn)100天讀33本書是因為那本《書都不會讀還想成功》,最開始的15本速度還算正常,到后來實在堅持不住快速的強度和壓力,加上想讀一些專業(yè)性的書,后邊速度越來越慢,100天也應該早過了,因為一起的友友已經(jīng)讀完,并開始挑戰(zhàn)365天讀100本書了。但為了和之前的標題保持一致的美觀性,所以標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