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好多女同事不管瘦的胖的,都在減肥,包括我。
小魚減肥,每天跟著Keep鍛煉完腹肌鍛煉腿,天天在群里打卡,如果某一天耽擱了運動,她也會在第二天加倍補回來。飲食方面也從原來的吃兩個饅頭變成了只吃一個,但剛吃完飯就說自己沒吃飽,可不敢吃第二個饅頭,怕好不容易減下去的四兩又反彈回去,但即便這么努力,我們也沒看出她有什么質的變化。
Qiana不愛運動,她的減肥方法就是少吃。少吃到什么程度呢?她的飯盒只有250ml(一盒牛奶的容量是240ml),但她每天的中飯只有飯盒的三分之二,而且從來不見她吃主食。她會在周日買一個茄子或者一塊豆腐然后炒好分成五份放在冰箱,接下來的這一周,你會看到她每天吃的都一樣。我曾經見到她連續吃了兩個星期的紫菜蛋花湯,還是同樣的飯盒,同樣的分量。但即便這么小的飯量,仍然沒有瘦到皮包骨頭。而且看到別人帶的好吃的,她就很眼饞一定會去嘗一口。她已經成為我們組神一樣的存在。
我也在減肥路上走了差不多三年,但這么久的時間依然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減肥成功”。稍微有點起色后就松懈了,體重跟著就漲了,于是開始嚴格執行新一輪減肥,體重又輕了,就這樣一直起起伏伏。更可怕的是減肥期間我患上了暴飲暴食癥,我會在晚上下班回家買好多零食,多到自己明確知道吃不完的量,然后邊看電影邊往嘴里塞,直到把所有的東西都塞進肚子里,然后又跑到廁所去催吐。有一天吐完之后我感到無比絕望,難道這輩子就這樣過嗎?我害怕了,我不想看到這樣的自己,害怕慢慢演變成抑郁癥,于是我終止了減肥計劃。
雖然我不再減肥,但還是很好奇,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減肥,就是不成功呢?我們努力想變成瘦子的樣子,那我們和他們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于是我開始觀察我身邊的瘦子的行為習慣,總結出了他們的一些共同點:
1,細嚼慢咽,吃東西都是小口小口吃,而且會嚼很久。
2,餓了才會吃,不餓根本想不到吃。
3,想吃什么吃什么,但是吃兩口就不再吃了。
5,不吃冰冷的東西,即使夏天也不愛喝冷飲。
6,吃了油膩的東西之后會選擇清淡飲食。
7,會喝很多水。
8,三餐正常,不會計算卡路里,也不會在意八分飽、九分飽。
9,不喜歡吃過甜或過咸的東西。
10,不愛吃零食,根本想不到吃零食。正常吃過飯后,不會吃多余的東西。
11,經常剩飯,絕對不會吃撐,不會因為怕浪費而勉強自己把剩下的都吃完。
12,從來不會專門去做運動,不會想要消耗熱量。
13,平時很勤快,愛做家務。
14,很愛睡覺。
瘦子從來都以自己舒服為原則,不會讓自己吃撐,也不會讓自己累著。
可我們減肥的人呢?總是想著“等我瘦下來,我瘦下來就可以吃蛋糕了,我瘦下來就不用這么費力運動了”,我們把減肥當成了一個階段性的事情來做,以為做完了就一勞永逸了。但即便瘦下去了也還是胖子的行為方式,因為我們的心并沒有跟著瘦下來,會擔心再胖回去,不敢多吃,不敢吃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克制著自己,但越是克制自己,越會想吃,欲望是克制不了的,最后還是會吃,吃過只有又陷入深深的內疚感。我想這就是我們減肥一直不成功的原因吧。
如果按照瘦子的行為方式來做,真正地把自己當做一個瘦子去生活,養成健康的飲食規律,不那么在意吃,是不是不用刻意減肥慢慢也會變成瘦子?
于是我開始實踐,也以讓自己舒服為原則。認真吃每頓飯,細嚼慢咽,細細品味吃進嘴里的每一口食物。當我想吃某樣的東西,我會問自己“瘦子會怎么做”,如果還是想吃,我會立刻去吃,吃完后也不會有負罪感,因為這是瘦子的行為方式,他們是不會克制自己的。當我吃飽時,也不會再因為浪費把剩下的塞進肚子里,因為瘦子不會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而運動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鍛煉完后我會覺得很舒服,所以不會因為瘦子不愛運動就放棄。
就這樣過了兩星期,我竟然沒有暴食過一次,吃完飯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慢慢地對零食也沒有了欲望,更神奇地是我的體重竟然也跟著掉了兩公斤。
我現在吃飯運動都只有一個原則:讓自己舒服。餓了的時候胃會不舒服,我要做的就是去吃,讓胃舒服。但如果吃飽了,心里還想著吃,我會問問自己"除了想吃的念頭,現在你的身體舒服嗎?"如果答案是舒服,我就不會吃,因為任何一個改變都會改變舒服的狀態。舒服了才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所以減肥先減心,先從內心認可自己就是個瘦子,然后再以瘦人的思維去規律飲食,只做讓身體舒服的事,這樣身體才會跟上腳步,慢慢回歸到正常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