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了,原本最有愛,最孝順、年味最濃的地方——朋友圈,也變了,過年時群發拜年信息的盛況也不復往日了。
我們有幸生在一個經濟、交通、信息各方面都高速發達的年代。依舊是個好與壞并存的世界。
現在過年,想吃什么,可以足不出戶,叫外賣,定廚師,山珍海味已平民化,現在的飯桌上,素食成了頭牌。
平常想要的東西,隨時可以買,甚至昨晚在網上下單,今天就可以送到你手上。
人們不再為吃不著肉發愁,也不再為買一件過年的新衣而興奮。
飛機、高鐵、輕軌、滴滴、嘀嗒、快車…你可以網上訂票,約車,足不出戶就可以規劃好回家的路。你要做的最大選擇是回,還是不回。只要選了回家,幾乎條條大路通家鄉。
路途不再遙遠,時間的縮短,讓空間更近。
多年不見的同學,即使在各個國家,只要想見,一兩天之內,總能碰頭。以前兒童走失,幾乎注定了一個家庭的悲劇,而現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一發布兒童失蹤信息,有時幾天就能找到。
更別說找一個好好的人了。
同學,網絡,朋友,社交網站,無論你在大洋彼岸,還是海峽兩岸,假如你念念不忘,只要開始行動,必有回響。
人們不再為遠隔千里的路途發愁,也不再因親人在眼前而格外珍惜,機不離手,已是常態。
更多便捷,更多選擇。更多糾結,顧此失彼。
書信經歷了,郵件,短信,飛信,微信的演變,每一種變化由盛到衰,用時很短。
很多人已經流露出對群發拜年短信的厭煩,每個人的覺醒,代表著需要更多自我獨立的空間,個人空間之外,商業巨人們像一只無形的手,極盡所能的從手機里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
有的人手機里成百上千的好友,你讓他們不群發,挨個發信息,或者打電話,還讓不讓他們過年了呢?
年紀越長,越感嘆時光飛逝。望著父母日漸衰老的面容和孩子一天天長起來的個頭兒,我們不禁要問,時間都去哪兒了?
你放下手機好好想想,時間到底TMD的去哪兒了?
多年前看過一本《眠空》,書里附贈了一個書簽,上面寫著:唯愿無事常相見。
作者是慶山,《七月與安生》的作者,那時她還叫安妮寶貝,筆下的人物幾乎都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內心沒有歸屬感。現在她已為人母,文字不再有年輕時的撕裂與掙扎,改名慶山后寫的《得未曾有》里,已經有人間煙火在俗世里超脫。
時間即成長。
成長,不過是從習慣性逃避變成勇敢面對。
無論你怎么煩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三嫂子二嬸子,以后,親戚只會越來越少,一家兩個孩子,以后有的孩子可能沒有舅舅,有的可能沒有大姨媽。
所以你還懟親戚干嘛?人生是你自己把握的,不是他們幾句話就能改變的。
一年一度的團圓節,雖然變了味兒,但依然珍貴無比。
愿我們的生命不因霧霾而縮短,我們的親情不因互懟而影響,我們的友情不因手機而疏遠,我們的愛情不因世俗而妥協。人與人不因科技的發達而冷漠。
有些人,沒有在每個節假日準時給你群發信息,沒有大大的紅包,但不代表遺忘。成年人不需要辛苦去維持彼此的關系,再見亦如初見,又勝過初見。如此甚好。
千山萬水隔不斷,愿我們無事常相見。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