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猶豫,速度麻利快【點擊關注】吧
艾倫|原創寫手,多棲于設計、攝影、策劃、培訓和自媒體,最有故事的大齡未婚男青年……
【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還有363天就要過年了,回想起上一次除夕,仿佛就在前天。艾倫在這里,提前祝你2018狗年快樂!恭祝你身體健康發大財,萬事如意行好運!
拜年祝福信息,你收了嗎?手機休克!?
拜年祝福信息,你回了嗎?回了幾條!?
拜年祝福信息,你發了嗎?是群發嗎!?
發了多少,因為思念還是走形式!?
今天,是大年初二,短信、微信以及QQ、荔枝等上面的拜年祝福信息終于就要偃旗息鼓了,手機也終于開始順暢到絲滑了。
昨天,大年初一,我就已經提前一年收到了明年狗年春節的拜年祝福信息。當然,同理可得,今年的拜年祝福信息我從1年前就開始陸續收到了,而從前晚除夕夜到昨天正月初一是高潮。我相信:你肯定和我一樣,都被這樣高密度集束炸彈一樣密集的拜年祝福信息給轟炸了——認識的、不認識的、半生不熟的,署名的、未署名的、署錯名的,都統統發拜年祝福信息。
不過,你也轟炸了不少人吧!?
【2】
原來,短信是收費的——1毛1條。
那些年,我的諾基亞功能機里卻珍藏滿了親朋好友的短信,如果想要多收藏一條就要先刪一條。而每當刪信息時,我都會糾結不已,因為,每一條都很寶貴,每一條都飽含溫暖和回憶,每一條都不舍得刪……
時不時,我就會翻出那些信息,重拾那些厚重,重拾那些溫度,重拾那些真情實感……
而現在呢,微信是免費的——It’s free。
而這些年,我的手機早已從功能機升級為了智能機,并且按照“摩爾定律”不斷更新升級,越發強勁:短信收件箱的容量也從50條上升到了接近無數條,但是除了偶爾的各種服務商和信息平臺的信息外,短信收件箱大多數時間都空空如也。
時不時,我就會懷疑我手機的短信功能是不是壞了……
古人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而我們從收費的短信時代跨越到了免費的微信時代,卻是“鐵打的群發,流水的平臺”!——從短信到彩信,到飛信,到QQ,再到微信,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的平臺不斷流轉。與此同時,隨著從收費的短信到免費的微信,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也就成為了大家約定俗成的默契和新年俗,并且,日漸穩固到堅不可摧!
這么多年過去了,短信仍然是1毛一條,因為收費,使用時就會考慮成本,也就會有節制。而微信卻是免費的,因為免費就容易不被珍惜,就容易被濫用。
于是乎,和短信收件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微信等APP里,免費的網絡信息和群發信息泛濫成災,如洪水猛獸般不可阻擋!以至于擁有4993位聯系人(再不敢說是好友了)的我,為了手機的流暢使用,不得不每周清空一次微信信息。
很顯然,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嚴重節省了拜年所用的時間,但副作用就是“誠意不足”!
當然,拜年祝福信息雖然是群發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里面包含著善意和祝福,雖然“包含”相對比于“飽含”顯得份量不足。
既便如此,我依然無法拒絕,也不想抱怨。但是,很久很近以前,我就不再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
小時候流行的賀年卡不再風行,甚至難覓芳蹤,一筆一劃認真斟酌的滿滿心意也逐漸消減。取而代之的是不管對方是誰,編條或者復制一條拜年祝福信息群發出去,以不變應萬變。拜年祝福信息最主要的功能也從表示特定的親近關系降級成為維護關系,從“你是我重要的人”變成了“我還沒忘記你呦”。
以前是愛情呼叫轉移,現在是短信呼叫轉移——把一個人的短信,轉發到另一個人的手機上,這讓祝福變得尷尬非常。收到的拜年祝福信息越來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當拜年只是“轉信息”,群發就成了走形式,這樣的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不回也罷!
不過,記得仔細辨識有心人私人定制的祝福甚至變相的表白呦,千萬別錯過沒回復!而排山倒海的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卻是淹沒這些金沙的沙灘。
當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沒再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
逢年過節,就應該輕輕松松,和家人、親朋好友團圓盡享歡樂。但我知道,不少人逢年過節都很累,因為只是回復群發來的拜年祝福信息,就要回到手抽筋。
我不希望,我的拜年祝福信息給你帶去的困擾比祝福多,浪費你刪除的時間,而不能給你帶去價值。
【3】
那你如果收到這種明顯千篇一律的群發信息,到底回還是不回?
這個問題或許會讓你很糾結,那我們先考慮下為什么要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呢!?
用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來刷存在感。
現在,大家生存壓力都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平時忙沒時間聯系,趁著春節有錢有閑有理由,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就是為了冒泡刷存在感呀,就好像社群里長期潛水的突然浮出水面:
“HI,親們,雖然我平時不在,但我一直在,而且我還惦記著你,別忘記我呦!”
或者是:“沒想到吧?我還存著你的手機號碼/微信呢,有事沒事常聯系呀!”這就是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的潛臺詞,說完繼續潛水。
試想,收到1000條拜年祝福信息有一半多都屬于各種不同的雷同,還有一些不知道誰發的,千篇一律的復制感爆棚,你會繼續看下去嗎?你又能記住幾個給你發相同拜年祝福信息的朋友呢?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弄巧成拙的萌寶寶——明明是小王發的,短信署名卻是小李,送祝福都不帶改名字,有意思嗎?我相信,或多或少,類似這樣的信息有收到過吧?
所以,刷存在感?——無感。
【4】
用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來經營社交。
哥也年輕過,所以也未曾幸免地被同化后加入了拜年祝福信息群發大軍。而哥作為文學青年,也曾經為了顯示自己腹有詩書、才華橫溢到飛流直下三千尺而特意廣泛涉獵、博古論今、縱觀中外,死磕數天研制自己專屬的拜年短信,然后群發。
但是,又怎么樣呢?
不分對象地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來拜年,實際上對方可能感覺不怎么禮貌,或者對方感覺你的拜年祝福信息心不誠意不深。而實戰經驗告訴我: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就是野地烤火——一面熱!
“墻上畫里的仙女再仙,是真的嗎?美女再美,是你的嗎?”媽媽嫌我小時候目標高或者長大了找女朋友太挑時,總會這樣很有畫面感地諄諄教導,藥力直到心靈深處。
經過媽媽這么多年教導,所以當我明明知道這些如潮水般群發的拜年祝福信息雖然有的言簡意賅,有的壯觀華麗,有的詼諧幽默,但共同點就是“工廠流水線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雖然稍帶祝福,但整體泛著機器特有的金屬冷光。
說實話,我對于這樣的群發拜年祝福信息是無感的,甚至有些抗拒,因為第一:手機會卡;第二:雖然,要花費時間去刪除,但是文章前面有說,還要花費時間從里面去識別私人定制的飽含祝福和誠意,甚至表白的拜年祝福信息。
既然如此,那我就決定不給你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省得增加你的負擔。
【5】
2014年春晚,歌手郝云創作并演唱了一首《群發的我不回》,很多人對里面的歌詞深有共鳴:
大學畢業我買了一個手機
那年頭看起來我好像還挺牛逼
從此以后的大年除夕
就是各種煽情的拜年祝福信息
感動得我快要流出眼淚
突然發現落款人名不對
原來你這是群發的信息
你竟然還忘了修改后綴
我頓時覺得過年索然無味
就好像喝了一碗溫白開水
你說他怎么能這么棒槌
我真想給這爺一錘
不管你是誰
群發的我不回
不是我不給你面子
實在是覺得太累
不管你是誰
群發的我不回
這真不是面子的問題
我只是懷念真的東西
悟空,你感覺郝云唱得怎么樣,歌詞有共鳴沒?
【6】
群發的拜年祝福信息,本身就是隨大流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你來我往一起營造一個彼此思念,真誠祝福的感覺罷了,更準確更露骨地說是“假象”。
如果你也認為群發的拜年祝福信息沒多少“誠意”,那么,就請不要群發給其他朋友。這樣,自己省事,也不會打擾到其他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嗎?
要知道,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別人是否出手,并不取決于你手否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群發不群發真的關系不大。
這些道理,我們未必不懂,但是絕大部分朋友還是堅持不懈地每年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為什么呢?
艾倫是“過來人”,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少有人有如我一樣龐大繁雜的通訊錄,我手機通訊錄有3867位聯系人。
為什么我有那么多聯系人?除了工作和江湖地位的原因外,就是想著這是社交價值,人脈資源嘛。我以前和大部分朋友一樣,相信“人脈就是錢脈”。大家都喜歡錢,自然就都喜歡人脈,那聽到人脈就相當于聽到了錢脈,自然會興奮,會不由自主、不受控制地摩拳擦掌、雙眼放光!
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是起碼是有市場和空間的!
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絕對不是偶然才開始泛濫地一發不可阻擋的,當然也不會因為我的文章就少很多。哪怕是自認為看透世間萬物的聰明人,潛意識還是多少會以“我有多少好友”來營造自己的安全感,以“我認識誰誰誰”為榮。
而每個人又都清楚,關系靠走動,不走動的話哪怕是親戚那也是“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全拉倒”,更不要說非親戚了,所以,每個人都想盡可能地多聯系更多的人以尋求安全感和榮耀。
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1天24小時,你有再多的聯系人,時間也不會多一秒,我們要學會舍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
就因為我們時間有限,精力有限,所以不要給所有人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況且,我們又不是人民幣,就是人民幣,也不會人人喜歡,你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人家說不好反而討厭你。你不如梳理自己的人脈,梳理出個輕重緩急的人脈圖,用A/B/C的分組定位或其它方法設定聯系方式和頻度以便更高質量地獲取人脈價值!
【7】
比如A/B/C分組定位法:
A組大概就是父母、親人、領導、VIP客戶,還有知己,這些是要當面拜訪祝福的,最不濟也要打電話。
B組大概就是客戶,還有朋友、同學、同事里面玩得好的,值得深交的,這些是要打電話的,最不濟發拜年祝福信息的時間也要在前面標明名字。
C組就是出去A、B組外的普通人。那么,是不是C組就要像以前一樣一鍵群發搞定呢?非也!他們角色不同,就不能簡單地群發,怎么辦?關注《艾倫日記本》并學習里面的《必學,走心祝福就要這么發》和《最牛的祝福方式,沒有之一!》。
這樣規劃之后,你會發現雖然現在用時比群發拜年短信要長,但是效果好的可不是三倍、五倍。而之前給所有人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其實是最壞、最無效的方式,說難聽點,是最懶的方式!
別傻了,那樣群發再多的拜年祝福信息都不能讓你真正好起來,也不會提升你的人脈,除非……你好好研讀這篇文章,特別是下面的故事:
我在學習教練技術時,同學里有一位老板,他的手機里只有不到100位聯系人。
我很好奇地問,為什么作為一個大老板聯系人那么少。他說,你的是聯系人,我的是好友。
我問只是叫法不同,有什么區別呀?
他說你看著,然后他寫了條短信:兄弟資金周轉緊張,支持2萬應急。吃飯的時間就聽他的手機提示音鈴兒叮當響個不停,飯還沒吃完,收到不下20萬!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好友,什么叫聯系人!
“老弟,專注才有力量。存再多聯系人也沒有什么大用處。在這個世界上,認識再多人也沒什么用,人家都認識你,存著你的號,你才牛逼!”
這話很對,越想越對,當我準備大量刪除、精簡聯系人的時間,風口流轉,我做了自媒體。于是乎,那么多的聯系人就留了下來。
而當我開始做推廣和粉絲轉化時才發現,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聯系人再多如果不是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的話也沒個卵用。
而且,社交是要講究門當戶對的,說簡單點就是近似平等的資源互換——不在一個階層,做不了真正的朋友,甚至夫妻都做不了。
所以,用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來經營社交——同樣無效。
【8】
群發拜年祝福信息有七宗罪:浪費時間、淹沒機會、堵塞網絡、幫運營商賺錢、審美疲勞、造成尷尬、稀釋人情。再好的節日問候,發來發去,就像被踢皮球的中秋月餅,踢來踢去,壞了都還沒人吃。
所以,艾倫建議:節日祝福要么不發,要么就根據對方的朋友圈等得來的信息有誠意地私家定制、手工打造,最起碼帶上對方的名字,點對點、一對一發送。當然,想學習更有效的方法就關注《艾倫日記本》并學習里面的《必學,走心祝福就要這么發》和《最牛的祝福方式,沒有之一!》。
現在想想,收這些群發的拜年祝福信息唯一讓我受益的,也就是讓我知道了很多人的真實姓名,因為對方沒有關注《艾倫日記本》,不知道怎么讓自己的信息讓對方看起來有定制感,都是統一群發的。
當然,受益的還有發送這些信息的3大電信運營商和微信等APP,要么賺得盆滿缽滿,要么流量飛升,反正都是喜笑顏開。
但苦的是接收了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的朋友,猶豫又郁悶,手累心糾結——回吧,對方群發的根本沒注意你,不當你回事,你回不回都無所謂,但你回復就浪費了你的時間。而不回就怕有人會較真地統計哪些人沒回,秋后算賬!
【9】
我相信你也能感覺到,群發拜年祝福信息,更多的是一種喜慶氣氛的烘托,對接收者的內心觸動并不大。
這兩年,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拜年/祝福的正確姿勢”對比圖:左邊是一個紅包,右邊是信息。從這里也能看出大家對群發拜年祝福信息的看法:幽默中暗藏著無奈。
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大部分情況都是發送者“自嗨”,自己發得開心,而沒有換位想想接收者的心情——只是感動了自己,卻不能感動對方。
所以,綜上種種,我沒再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我不是特立獨行、不是標新立異,更不是憤世嫉俗,我只是無感,我只是喜歡私人定制,我只是喜歡真情實感。
當然,我這么說,并不是堅決反對群發信息,非要把它們殺得片甲不留,我只是感覺:春節這么一個大節日,九州同樂,普天同慶,絕大多數人都是休假狀態,并且氛圍愉悅,對方會愿意,更有耐心跟你交流,我們可不可以把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做得更有價值和意義?讓它更值得回味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逢年過節,為了讓大家都能有一個安靜、安心的節日氛圍,專心陪伴家人。艾倫想說的是: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唯一的。所以,雖然收到來自他人的美好祝福毋庸置疑是好事,但千篇一律的內容,只能讓人感到人情的敷衍、快餐式的視覺強奸和信息清潔工的勞苦無奈,但是當你無法反抗時就請平靜地靜音,不建議關機,一旦關機后開機,所有信息一起如潮水般涌入,你的手機必定休克甚至嚴重的會遺失數據。
【10】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我們控制不了其他人,所以,你不必太刻意追求拜年祝福信息的原創性和私人定制性。它所表達的內容,與平時的信息有著本質的區別。平時的信息是因“需”而發,有其實用性和功能性;而拜年祝福信息只是發信人向收信人傳達的一個友善信號。這就好比我們逢年過節,向家人、朋友說祝賀“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的話一樣,只要祝福的意到情就到,就應該感到滿足和快樂。
“我是一切的根源!”
所以,艾倫建議:拜年祝福信息,要么不發,要發就別再群發了,要私人定制,學習下《艾倫日記本》里的《必學,走心祝福就要這么發》和《最牛的祝福方式,沒有之一!》。
至少,也要加上對方的名字!哪怕只是簡簡單單的“艾倫,新年快樂”!
或者,你要是想顯誠意又趕潮流呢,一種新的方式已經悄然流行,正在取代費盡心思的文字游戲,它是如此直接,以至于根本不用懷疑對方的誠意——發紅包!
最后,艾倫請你切記:
其實,如果你真的很重視人脈,在春節群發拜年祝福信息并不是一個“雞立鶴群”的好選擇,因為很輕松就被別人群發的排山倒海的信息所掩蓋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在別人生日或者是重要的節點上,提前通過朋友圈等了解、洞察對方的喜好、期待和夢想,然后表達出來。
這種細致的“走心”祝福,對方必定更能記住你!
我沒再群發拜年祝福信息了,我不是特立獨行,也不是標新立異,更不是憤世嫉俗——我只是懷念真情實感,我只是怕浪費彼此的時間,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帶給彼此更多的價值和真誠!
少即是多——少群發多私發!愿你我同行,讓我們的世界多些真誠少些敷衍,多些用心少些形式,多些真朋友少些場面人!
《艾倫日記本》——每天一篇原創日記或干貨!精彩不容錯過!
- 溫 馨 提 示 -
▍如果感覺還不錯,就請順便在左下角點贊,然后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
▍作者:艾倫,原創寫手!運營有《艾倫日記本》和荔枝FM1663956的《黃金十秒》——“每次學習6分鐘,人生靈動不見坑”:3分鐘音樂,滌蕩你凡塵俗世的煙塵!3分鐘講解,啟迪你本該智慧的人生!
▍如果不過癮,請回到【艾倫日記本】主界面,查看【歷史日記】,就可以看以前的美文啦——篇篇精彩,不容錯過!
▍聯系方式:QQ/微信:84631833,請在添加時備注【黃金十秒或艾倫日記本】,以便通過并做精準交流。
很高興你看到第24篇《艾倫日記本》里的文章
知道你會來,所以艾倫一直在等待!
一回生兩回熟,我們已是老朋友
以后,無論
春暖花開還是秋高氣爽,夏草蟲鳴還是冬日銀裝
我每天都會在這里等你
希望艾倫的文章每天都能陪在你身旁!
陪你生活,助你成長
明天,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