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課作業,題目:如何與負面情緒大的家長溝通?
溝通力--傾聽力-理思路,2.3“理思路”,書籍篇章7.1~7.3“共鳴”+“和諧三因素”+“自我表露”。本次作業便簽數量3,合計39
R摘自《拆出你的溝通力1》作者:趙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I便簽
與負面情緒比較多的婆婆媽媽溝通時,認清她們的情緒后,什么才是讓雙方交談可以繼續聊下去的基礎?為什么需要這樣溝通?如何讓彼此通過溝通而關系更加親密或更明白彼此?
圖片發自簡書App
A1便簽
五一回家,媽媽與我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曬著太陽,一邊疊著衣服一邊閑聊,本來陽光明媚,娘倆相聊甚歡,結果媽媽唉聲嘆氣,抱怨的都是弟弟找的準媳婦如何令她不滿,手上的活都做不下去了,我看不下去,也反感她的負面情緒,然后就打斷她說:”人家弟弟愿意就行,你管呢“媽媽就急了,說:”我哪里是管就跟你聊聊”
圖片發自簡書App
A2便簽
今天學習了”無共鳴,不行動“與“自我表露”之后,上面的話應該改為:“嗯,我明白,就有一種好衣服被一個并不適合的人穿了的感覺(共鳴),其實我也有類似的經歷,比如前幾天自己想了很久的架子終于到了,本來以為會放下我想送的東西,結果放不了,失望的感覺就會讓我不痛快(自我表露),所以媽媽現在你想必也是吧。”無共鳴不行動,自我表露的邊界也要注意,共鳴只代表理解,不代表贊同,比如我只表達能理解,而不是說媽媽你說得對。而自我表露只是拉近距離,而不是開始講自己的故事,最終還是回到媽媽那里的話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