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觀眾心目中,孫悟空的名頭怕是比其出處《西游記》都要大,僅憑大部分人從小大到看《西游記》都是為了齊天大圣,就足以證明了。
87《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
很多好學寶寶看了電視劇或者小說之后,就非常好奇吳承恩孫悟空的原型從何而來。畢竟,在古代寫書是都用以言志的,尤其是流傳久遠的書,更是經歷了幾百年的解讀和研究,賦予了可能連作者都沒有想過的意義。
那么,孫悟空的原型究竟是誰?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又是誰?
孫悟空的原型在這個神奇的網絡時代早已經被扒的淋漓盡致,大體歸類于以下幾個說法:
石磐陀。據考證,石磐陀確有其人,是唐玄奘在取經路上所收的第一個弟子,在敦煌的東千佛洞西夏窟中有兩幅形象逼真的玄奘取經圖,一個滿臉長毛、兩眼環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站在一個雙手合什行禮的和尚后面,牽馬而立。所以學者們考證說,石磐陀是一個胡人射手,偶然的機會路遇唐玄奘,受其感化拜他為師,并一路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先不說學者們單憑幾幅壁畫就能考證出一個“滿臉長毛、兩眼環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單說敦煌的壁畫里,有多少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是飛天還是各路菩薩?拿神話當史實解讀,磚家們的智商真的比假酒還醉人了。
東千佛洞中的玄奘取經圖
哈奴曼。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有四張臉和八只手被詩人盛贊慈悲和義勇。在印度,哈奴曼被尊為學術的傳授者,農事的庇護者。在古印度,哈奴曼是長尾葉猴的化身,胡適就曾考證說,唐玄奘在寫《大唐西域記》時把哈奴曼記錄在冊,被吳承恩演繹成了孫悟空。并且大鬧天空這一歷史事件,是根據《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大鬧無憂園的情節改編而來。胡大師的這一說法真真是傷透了無數猴粉的心,那么符合國人心目中真善美特質的大英雄齊天大圣,竟然是個外國猴?真的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
無支祁。無支祁是古代傳說《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個水怪,形狀像是一只大猩猩,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因為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被大神禹治淮水的時候制服,但是充滿反抗精神的無支祁依然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于是被禹用大鐵索鎖在了淮陰龜山下。
無支祁
再來看《西游記》中對孫悟空相貌描寫:“骨撾臉,磕額頭,塌鼻子,凹頡腮,毛眼毛睛,癆病鬼,不知高低,尖著個嘴”、“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黃發金箍、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不得不說從相貌到性格,無支祁是最像孫悟空的。而吳承恩在《西游記》中為孫悟空配備的武器金箍棒,就是大禹治水時候用來測量海水深度的定海神針,說明了兩者之間必然的聯系。
齊天大圣孫悟空
?車奉朝。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真實人物是孫悟空的原型,那么絕對是車奉朝。原因有三:一他是繼唐玄奘之后真正前往西域,并且帶回了眾多佛經的人。車奉朝曾在唐玄奘之后的第43年隨張韜光出使西域,因病被迫留在印度。二他的師父法號為三藏,但并非《西游記》中唐玄奘,而是印度的三藏法師。車奉朝受其照顧病愈后,拜其為師,皈依佛門。三是車奉朝的法號悟空,是唐德宗所賜。 車奉朝的性格同樣勇猛善良,同時武功也很高強。在隨同張韜光出使西域時,曾經多次力挽狂瀾,救了全隊人的性命,留下了很多的英雄事跡。后被唐玄奘的弟子編纂記錄到《大唐西域記》中,并且改寫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徒弟孫悟空。
最近聽說又有人發現了孫悟空兄弟合葬的墓……明明只是后人為了紀念齊天大圣給建的衣冠冢,否則大圣的尸骨去哪兒了,為什么墓里什么都沒見?單憑兩塊石碑就能認定一個神佛被葬在了那里,真的是好氣又好笑。
筆者內心還是傾向于《山海經》中的無支祁,畢竟那才是屬于咱泱泱大中華的本土神猴,雖然理智上還是覺得車奉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至于石磐陀和哈奴曼這兩個說法,筆者無論從智商上還是從情感上,都無法認同。
你心目中的孫悟空原型是誰?留下你的想法,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