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Jane.Austen
《勸導》是作者進入四十歲后寫出的最后一部小說,該書依舊以青年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述幾家鄉紳貴族和海軍之間的故事,側面對腐朽沒落的貴族階級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代表人物是女主角的父親Sir Walter Elliots 和其法定繼承人Mr Elliots。
Anne??Frederick
這本書的女主角Anne應該是Jane Austen筆下我最喜歡的人物了,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性格溫柔、不驕傲、不浮躁,尊重他人,有同情心。她年輕時與Frederick·Wentworth相愛并訂婚,但地位懸殊太大,遭到父親和教母Lady Russell的反對與“勸導”,出于“謹慎”與Wentworth解除了婚約。
「拉塞爾夫人是她一向熱愛信賴的人,她一直在矢志不移、滿懷深情地勸導她,豈能徒勞無益。她被說服了,認為他們的訂婚是錯誤的——既不慎重又不得體,很難獲得成功,也有所不值。她相信自己這樣謹慎從事,自我克制,主要是為了他好,這是她忍痛與他分離(也是最終分離)的主要安慰。」
八年后,在戰爭中升了官、發了財的Wentworth艦長休役回鄉,隨姐姐、姐夫當上了沃爾特爵士的房客。他雖說對安妮怨忿未消,但兩人不忘舊情,終于歷盡曲折,排除干擾,結成良緣。
Sir Walter Elliots?
沃爾特爵士是個“愚昧無知、揮霍無度的準男爵”,他“既沒有準則,又缺乏理智,無法保持上帝賜于他的地位”,最后失去了在自己莊園上生息的“義務和尊嚴”,只能躲到一個小鎮上去“沾沾自喜”。作者告訴我們,“愛慕虛榮構成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而在這愛慕虛榮的背后,又掩蓋著他的勢利與自私。
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他不惜低三下四地去巴結達爾林普爾子爵夫人母女;為了維護家庭的“聲譽”,他又竭力阻止安妮嫁給“出身卑賤”的溫特沃思艦長,阻止安妮同“低賤的伙伴”史密斯夫人交往。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沃爾特爵士在阻撓女兒的同時,自己家里卻豢養著一位出身卑賤的Mrs Clay(律師Mr Shepherd 的女兒,她婚后感到不幸福,便帶著兩個累贅孩子,回到了娘家。然后結識了他們),長期同她卿卿我我,差一點把她變成“沃爾特爵士夫人”。
Mr Elliots
書中另外一個反面人物是沃爾特爵士(因為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的侄子及假定繼承人Mr Elliots,書中側面通過Mrs Smith的描述幫助我們看清他的偽善。
「埃利奧特先生是個沒有情感、沒有良心的男人,是個謹小慎微、詭計多端、殘酷無情的家伙,光會替自己打算。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舒適,只要不危及自己的整個聲譽,什么冷酷無情的事情,什么背信棄義的勾當,他都干得出來。」
起先Sir Walter希望他可以娶自己打長女Elizabeth為妻。但當時年輕的Mr Elliots一心只想發財,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里,甚至經常宣稱,“假如準男爵的爵位能夠出售的話,誰都可以拿五十鎊買走他的爵位,包括族徽和徽文,姓氏和號衣。”。隨后便娶了一個“出身低賤的闊女人”。
長期以來,他有足夠的錢供他揮霍,在貪婪和縱樂方面再沒有別的奢望,便漸漸學會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要繼承的爵位上。他回到巴思,企圖恢復過去的交往。當他發現Sir Walter與Mrs Clay關系曖昧,有可能危及他的繼承權時,便又不擇手段地耍弄陰謀詭計,甚至要娶安妮為妻,以便利用做女婿之便,守在近前監視沃爾特爵士,不讓他續娶克萊夫人。安妮同溫特沃思訂婚后,他的奢望破滅,最后他誘使克萊夫人做了他的情人。
一群可愛的海軍們
Sir Walter看不起海軍,他說:
「它在兩點上使我感到厭煩,因此我也就有兩個充足的理由對它表示反感。首先,它給出身微賤的人帶來過高的榮譽,使他們得到他們的先輩從來不曾夢想過的高官厚祿。其次,它怵目驚心地毀滅了年輕人的青春與活力,因為水兵比其他人都老得快。我觀察了一輩子。一個人進了海軍,比參加其他任何行業都更容易受到一個他父親不屑搭理的庸人的兒子的凌辱,更容易使自己過早地受人嫌棄。」
但是書中卻對海軍們大家贊賞,通過對租客Admiral Croft,男主角Frederick以及其朋Captain Harville和Benwick艦長的描寫,他們是一群公正、性格和善、待人寬厚的人,與貴族形成鮮明的對比。
摘錄:
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位女子到了二十九歲倒比十年前出落得還要漂亮。一般說來,人要是沒災沒病,到這個年齡還不至于失去任何魅力。
可愛的舉止可以襯托出漂亮的臉蛋,但是決不能改變難看的面孔。
人一走出自己的圈子,要對自己的無足輕重有個自知之明。
生病的孩子總是母親的財產: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母親自己的感情造成的。
人要是喜歡什么,找起理由來還真夠快當的!
一個人的做事方式可能與別人的同樣切實可行,但我們還是最喜歡自己的做事方式。
在病室里顯露出來的是人性的懦弱,而不是人性的堅強,人們聽說的是自私與急躁,而不是慷慨與剛毅。
有些人雖然有時樣子漫不經心,說起話來有些輕率,但是卻比那些思想從不溜神,舌頭從不滑邊的人更加真誠可信。
愉快的伙伴只需要出身高貴,受過教育,舉止文雅,而且對受教育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出身高貴和舉止文雅卻必不可少。不過,對于愉快的伙伴來說,有點知識決不是危險的事情,相反會大有益處。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他是個學問淵博的牧師,妻子出身于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因此,奧斯汀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但是家庭的優良條件和讀書環境,給了她自學的條件,培養了她寫作的興趣。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顯示了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親退休,全家遷居巴思,奧斯汀并不喜歡這個地方,據說她曾遭遇了憂郁癥的折磨。在這里,奧斯汀拒絕了一位將繼承大筆財產的青年的求婚,因為她不愛他。住了四年左右,父親在該地去世,于是奧斯汀和母親、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喬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體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溫徹斯特接受治療,可是醫治無效,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懷抱里。她終生未婚,安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1811 理智與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3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1818 勸導 Persuation
>>>>>>>>>>>>>>>>>>>>>>>>>>>>>>>>>>>>>>>>>>>>>>>>>>>>>>>>>>>
>>>>>>>>>>>>>>>>>>>>>>>>>>>>>>>>>>>>>>>>>>>>>>>>>>>>>>>>>>>>>
? Honey_Jane 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