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是“第一個現(xiàn)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她的機智和風趣,現(xiàn)實主義和同情心,優(yōu)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結(jié)構(gòu),使她的小說能長期吸引讀者?!?/p>
當時的英國最流行“感傷小說”和“哥特式風格”類的小說,而奧斯汀的小說卻一反常規(guī),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窺視整個社會形態(tài)和人情世故,充分展現(xiàn)英國鄉(xiāng)村中產(chǎn)階級日常生活和田園風情,在英國小說的發(fā)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兩百年來, 奧斯汀的小說從不缺讀者,就連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喬治四世都癡迷于她的作品,她的肖像被印制在英國新版10英鎊紙幣上,以此向這位譽滿全球的女作家致敬。
《勸導》是簡·奧斯汀最后一部小說,與之前《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相比,寫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文筆幽默詼諧,獨特和細膩的筆觸寫就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被許多評論家視為奧斯汀最好的作品。
《勸導》是奧斯汀在生命中最后的時光寫下的,它描寫的是女主和前男友重歸于好的愛情故事,小說情節(jié)曲折,感情內(nèi)斂、自制,真摯又美好,像一曲優(yōu)美的古典樂,有些理性卻又帶著火般跳動的心,讓豐富細膩、一生只愛一人的高尚情感,在整部小說中緩緩流淌著。
這部小說就像少年時期的初戀,格局看似微小,卻單純而美好,百年來一次又一次地打動著讀者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故事與奧斯汀青年時期的情感經(jīng)歷有些相似,只是美好的結(jié)局只發(fā)生在書里。也許是奧斯汀為了彌補年輕時因接受“勸導”而失去愛的遺憾,為小說安排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畢竟,世間得不到的忠貞不渝,最終只能圓夢于虛構(gòu)的世界。
那么,《勸導》這部有著奧斯汀戀愛經(jīng)歷的小說,是怎樣讓主人公安妮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沒聽周圍人的勸導,堅守自己的決定,收獲一份失而復得的甜美愛情?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 01. 年輕時的勸導:過度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認同
? ● 小說的故事內(nèi)容
貴族小姐安妮十九歲時同青年軍官溫特沃思相愛,訂下婚約??墒牵母赣H沃爾特爵士和教母拉塞爾夫人嫌溫特沃思出身低微,沒有財產(chǎn),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安妮接受了拉塞爾夫人的勸導,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約。
八年后,在戰(zhàn)爭中因出色表現(xiàn)而晉升上校的溫特沃思回到家鄉(xiāng),因姐夫克羅夫特將軍和姐姐成為沃爾特爵士房客的機緣,讓安妮和溫特沃思上校重逢。
在之后的交往中,溫特沃思上校再次發(fā)現(xiàn)安妮的無私、善良、堅貞無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勸導中找回了愛的勇氣。最終,他們發(fā)現(xiàn),重新相逢比第一次相愛更為幸福,于是,經(jīng)受了多次考驗的他們終于圓滿地在一起。
?●?總是活在別人眼里的人,等于從來不曾存在過
《勸導》中的女主安妮集美貌、智慧、地位與財富于一身,做事有主見又善解人意,真誠地關心他人又寬容大度,對待感情執(zhí)著,堅毅又溫柔。
但八年前的她卻是一個活在別人的勸導中,沒有主見,以致于錯失愛人的人。
安妮在十九歲的嬌俏年華與溫特沃思傾心相愛,訂下婚約。但父親嫌他出身卑微貧窮,如同親身母親的教母拉塞爾夫人擔心他們婚后生活困窘,兩人極力反對,謹慎的安妮接受了“勸告”,忍痛與心上人 “理智”地解除了婚約。
年輕時,我們不懂愛情,更不懂如何把握手中的幸福。
安妮溫柔善良,因不愿意傷害親人朋友,沒有反抗,沒有抗爭,聽從了他們的勸導,于是失去了年輕的愛情,傷害了真心愛著她的溫特沃思。雖然安妮旋即萌生悔意,但受了傷的溫特沃斯早已遠走他鄉(xiāng),杳無音訊......
自此后的八年,安妮幾乎完全封閉了自己,因為對初戀不能忘卻的刻骨銘心,以及失意之下的哀傷心境。
安妮正是由于聽從知心長輩的勸導委曲求全,才導致了她和溫特沃斯不幸的戀愛前史。
人要活得多么謹慎,才能終身都無悔?人要如何不盲目聽從勸導,才能最終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
安妮在清純的歲月是被動的,當初戀與諸多客觀因素糾纏,安妮多數(shù)時候都沒有主動抗爭,她自己也認為離開溫特沃斯對他是有益的。
所以,安妮憑著揣測作出的判斷未必正確,而聽從教母善意的勸導也差點造成安妮的不幸。
“當每做一件事都在考慮‘別人怎么看’時,你其實已經(jīng)在放棄自己了?!?/b>
當你考慮別人的勸導時,不僅失去的是愛人,也許更多的是,會在歲月蹉跎中失去自己,那又如何在今后的日子,還能葆有對愛情、對人生的堅持?
當已分手八年的戀人再次相遇,安妮逃避、煩亂、尷尬、惶然失措,當年的拒絕成了兩人跨越不過去的隔閡,故事將如何發(fā)展?
◆ 02. 等待中的自我勸導:愿你余生的所有珍惜,都不用靠失去來懂得
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jīng)年。我如何賀你,以眼淚,以沉默。——拜倫《春逝》
時間流逝,過往慢慢沉淀成一張昏黃的照片,也許,會有那樣的時刻,歲月總會讓錯過的戀人再次相逢。
“眼前的痛苦毋庸置疑,而長遠的好處又不可捉摸?!?/b>
這是安妮的話,可以想見,在分離的八年里,安妮飽受著癡情和懊惱的折磨,在她心目中,沒有一個人比得上溫特沃思,她懊悔聽從了別人的勸導,并且讓自己在背負這樣的后悔中,過早失去了青春的艷麗和興致,連她的父親都覺得她形容憔悴。
● 面對舊愛,曾經(jīng)相愛的他們以何種心情相對
一想到要再見到溫特沃思,安妮的心中忐忑不安,狼狽地躲避,當年決定放棄的是她,而后執(zhí)著的是她,守著內(nèi)心的也是她,看著讓人心疼。
兩人再見面時,溫特沃思對其他人禮數(shù)周全,對安妮卻不怎么殷勤。聽到妹妹瑪麗談到溫特沃思對自己的看法時:“你變得都讓他認不出來了”,溫特沃思的冷淡令安妮難過,而自己卻對這段戀情仍無限留戀與惋惜。
曾經(jīng)他們在一起無話可說,曾經(jīng)如此的兩情相悅,而今,“竟然成了陌生人;不,連陌生人都不如,因為他們永遠也結(jié)交不了。這是永遠的疏遠”。
讀到這里,就連我們的心也跟著悲傷了。
●八年后,兩人重逢后的情感變化
●安妮
重逢后,安妮盡管心緒煩亂,但是,她在聚會時,依舊安然地彈著鋼琴,整整半個鐘頭,準確無誤。
這時,安妮性格中自制、沉靜、隱忍的一面顯現(xiàn)了出來:“在心情最糟糕的時候,仍然自律如昔,這樣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卑材菥褪且粋€能扛事的人。
八年中,別離和等待占去了安妮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歲月和流年給了她特別的光彩,她遇事洞察秋毫,見解直向人心,沉穩(wěn)解意,傾聽多于傾吐,再壞的事情經(jīng)由她手都向著好的方向去發(fā)展。
安妮聰慧且溫和的性格,讓周圍的人時常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她擁有的獨立個性和堅韌品格,使她時常能控制好情緒,在這樣完美的表象之下的她,其實是無事不多言的人。
安妮的謹慎與堅持、驕傲與浪漫,使她在這八年里堅持尋找兩情相悅的人,而不愿意妥協(xié)將就于一段看似安穩(wěn)可靠的婚姻,所以她拒絕了經(jīng)濟條件不差的后來成為她姐夫的查爾斯的求婚。
同時還有,英俊瀟灑、對她情真意切、展開了熱烈追求的家族財產(chǎn)繼承人堂哥艾略特先生,這個在眾人眼中的理想結(jié)婚對象,在教母拉塞爾夫人極力“勸導”安妮考慮嫁給他的謙謙紳士,卻心術不正,安妮考量了他的人品,思索了教母的“勸導”,最終理智地拒絕了他的求婚。
也許,正是安妮經(jīng)歷了年少時看似清醒的選擇并沒有真正的決斷力或明智,才在八年后清醒地知道,真正的明智是在漫長的孤寂時光中,逐漸在反省與對他人友愛的澆灌下發(fā)芽的。
●?溫特沃斯
重新回來的溫特沃斯已成為海軍上校,依舊年輕英俊,他認為安妮為了遷就別人取消婚約而拋棄了他,這是別人強迫勸說的結(jié)果,是軟弱和怯懦,這是溫特沃斯本人果斷自信的性格無法容忍的。
但安妮依舊愛他如初。對于自己八年里不斷回顧、反省的甜蜜初戀,溫特沃斯在她面前對著小姑娘大獻殷勤,還不時的冷嘲熱諷,對年華消逝、容貌枯萎的安妮無疑是種殘忍。
但是,安妮最讓人感動的是在這期間的表現(xiàn),她雖仍然愛著溫特沃斯上校, 雖然苦悶后悔,但卻努力克制著自己的心碎,理智地堅持著自己的驕傲,默默地觀察著溫特沃斯上校。
雖然安妮看似是聚會中人群中最孤獨沉默的人,但她同時是最成熟、最理智、最具洞察力的。
她的溫柔善良、樂于助人、得體的社交、在事故面前冷靜及判斷力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知不覺地繼續(xù)地吸引著極力想要怨恨著她的溫特沃斯上校,他不自覺地把眼睛放在她的身上,去關心她,不自覺地嫉妒著她身邊出現(xiàn)的優(yōu)秀的男子,要說溫特沃斯上校八年來仍然癡心不改地愛著安妮,更不如說是八年后的溫特沃斯上校重新愛上了安妮。
小說安排給主人公幸福的浪漫結(jié)局,但那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等待之中,自有幸福,因為,沒有一顆等待的心,就看不到幸福到來的一天。
◆ 03. 人一定要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不盲目聽從別人的勸導
我們時常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深信不疑,可猛地發(fā)覺,一雙眼睛正被蒙著,而我們自認為對的事情其實全是錯的?!斏?巴塔莉婭《我的隱藏人生》
●人這一生,聽別人勸導容易,聽自己的勸導卻很難
也許,每個人都需要經(jīng)歷漫長的等待才能告知自己的心,你最需要的是聽從自己的勸導,就如安妮的漫長等待,終于等來自己勇敢追求愛情的心。
其實,《勸導》里最感人的不是兩人最終到來的幸福美滿,而是安妮面對心碎的克制,以及懷抱著心碎努力生活下去的力量,她的謹慎與堅持,她的驕傲與浪漫,她的自我成長,這才是真正感人的地方。
人生總有些悔不當初的遺憾,要用未經(jīng)人事的童真和簡單交換長大的勇氣,所有真理都要自己親身去實踐體驗,摔過跌過,心領神會了,有些道理才是真的,有些勸導才是屬于你的,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而不是深有體會。
有時候所謂的別人的勸導和自認為的理智,可能會讓我們錯過很多我們本應該珍惜相守的人。
●?如果你還在乎別人說你什么,那你一定也在潛意識里認同別人說你的東西。只有你真正強大了,才可以不懼怕任何言論。——張皓宸 ????
《勸導》里的安妮是幸運的,八年后她迅速意識到了她對溫特沃斯上校的情感,并積極地抓住了后來任何一次面對他的機會。
奧斯汀用細致入微的筆調(diào)刻畫了他倆之間謹小慎微的試探和鼓勵,安妮先明白了溫特沃思的心跡,于是她不再默默忍受痛苦和自我克制,她開始主動追求自己的幸福。
安妮的勇氣來源于八年前的悲傷所激發(fā)的對愛的渴望,因為此時的她已經(jīng)明白,對真愛的真正錯過,是愛已經(jīng)來了,可又不敢主動的去爭取。
所以,完滿的故事恰到好處的展開了,安妮一步一步重新回到了溫特沃斯上校的生命中。
八年后安妮的想法與十九歲在別人“勸導”下產(chǎn)生的想法大不相同。她并不責怪教母拉塞爾夫人,也不責怪自己接受了拉塞爾夫人的勸告。
并且,安妮覺得如果任何處境相同的年輕人來征求她的意見,決不會聽到這種必將立即引起不幸、對未來的幸福卻毫無保障的勸告,所以:
“她衷心希望支持青年人的初戀,希望他們充滿信心,展望未來,而不要過分憂慮和謹慎,否則會妨礙人們作出努力,違背天命。她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得不謹小慎微;年長以后,才懂得什么是浪漫——這是畸形的開端所造成的必然后果?!?/p>
這是安妮由自己的經(jīng)歷帶來自我的勸導,八年前安妮接受“勸導”放棄了摯愛的人,在后來的八年時間,她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對抗,接受自我勸導重新與摯愛牽手。
這兩次看似被動的選擇,心境不同,所以選擇亦不同,第一次聽從“勸導”放棄愛情,第二次堅定地選擇愛情,直至擁有幸福。
◆ 結(jié)語
人這一輩子,唯一逆生長的東西就是膽量。——鄭執(zhí)《生吞》
常常被問,你最喜歡怎樣的人生?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你說人生如夢,我說人生如秀?!?/p>
其實,每個人,既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如果生活要我們聽從別人的勸導,那我們也要學會在數(shù)不清的猶豫后,做到最終不被別人管理。
人生本就充滿了變數(shù), 選擇一個可以與你共度一生的人,無疑是最重要的決定。
如果缺乏獨立思想,就會隨波逐流,甚至淪為他人意志之下的木偶,被線牽引著起起落落、來來往往;如果一個人心里有主見,并且能夠識破權(quán)勢的虛殼,就會拿出勇氣,反抗別人對自己的掌控,從而活出自我。
總之,簡·奧斯汀在《勸導》中沒有純粹地把愛情放在精神的層面進行描寫,而是將這種戀愛的發(fā)展置于世俗之中,透過世俗認清自我,驅(qū)動安妮實現(xiàn)自我蛻變。
這種寫實的特色讓她筆下的女性角色體現(xiàn)了奧斯汀所推崇的在當時階級條件下的典范,也展現(xiàn)了奧斯汀所認為的女性在當下最適宜的樣子。
簡·奧斯汀的《勸導》讓現(xiàn)世的我們明白,如果是相愛的人,即使經(jīng)歷最長時間的分離,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終還是會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人的一生四面八方都有風風雨雨,一個人總要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需要堅守自己的決定,在這個世俗的世界里,為自己拼命守得一方完整真實的陽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