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俊宏
在準備寫這篇文字時我糾結了兩天,覺得談錢太俗。然而,仔細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一天,哪一樣離得開錢呢?
前幾天和很久沒聯系的姑姑打了一個電話。聊了好長一會兒時間。
姑姑說,她今年春節不回家了。我問,為啥不回?她說,家里什么都沒有,過年吃穿用的樣樣都要花錢買,又麻煩又累。回家了也只能待個十天最多,過完年還得回來上班,還不如讓表弟到她打工的地方來過年,既省錢又省事。
我問,過年不回家,姑父一個人在家怎么辦?姑姑說,隨他自己,她顧不了那么多……
姑姑是60年代的人,是我父輩那時大家庭里唯一的一個高中生。在她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多的追求者,最終因緣巧合她和現在的姑父走到了一起,像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努力地經營著小家庭。
姑父人到中年四十多歲的時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變懶了,整天什么活都不干,在家除了睡覺就是閑坐著。一個大男人連自己都沒法養活了,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沒有吃的用的就去附近鄰居的超市賒賬,或找親戚借錢,等過年回家姑姑去還,慢慢的沒有人借錢給他了。這種狀態從十多年前持續到現在,任憑親戚朋友誰去開導他都沒用。這么多年這樣過下來,姑姑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
姑姑在電話里還說,表妹開一個店手上缺點錢,她把僅有的兩萬塊錢給了她。表弟在上高三,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要一萬多,今年沒有考上大學,準備復讀一年。廠里效益不好,今年工資不僅沒有去年的高,而且還不能每月按時發……
去年春節的時候,有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了姑姑的雙手。那是一雙辛苦勞作的手,指頭長滿裂紋和老繭,十個指頭都磨圓了,一點指甲都沒有。經常的熬夜加班睡眠不足,導致雙眼常駐深深的黑眼圈。
姑姑還說,她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還在箱包廠打工。這年頭,沒有本事賺錢越來越難了。
后面這句話我聽的非常刺耳,一直在我耳邊回響。掛了電話,我沉默了許久。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個真理在社會各個方面都真實地體現著。社會很殘酷也很現實。
每當和朋友聊天時,別人聊到學生時代的純真與快樂,我都不想繼續聊下去,因為我一點都不懷念上學的那段時光。從小學到初中,對于零花錢和零食我沒有概念。學生時代是貧苦的,真沒多少快樂可言。
在豫南大別山腳下,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全縣的教師工資還是依靠老百姓來集資的。再加上農業稅、鎮村統籌、義務工等各種稅賦,老百姓的負擔非常沉重。
記得當時,學校除了住宿條件差,伙食差之外,經常十天半個月的幾十塊或一百多的收錢。比如,補課費、各種學習資料費、試卷費、實驗器材費等。
哪幾個學生沒能按時交錢,都會被班主任請到辦公室,做思想教育工作,我是經常去的一個。那時感覺自己像欠了班主任錢,被討債一樣很丟人,有些厭倦上學了。
每次回家最難過的就是向父母要錢,不知道怎么向父母開口,不知道為什么又要錢,我都有一種深深地愧疚感。知道父母掙錢不多,掙錢很不易,可我實在是沒辦法。
時至今日我仍然掙錢不多,但相比上學那會兒現在真的幸福多了,至少我不欠任何人的錢,再也沒有那種被人追著討債的難受了。
小時候就懂得,沒錢的滋味很不好受。
看了網絡爆文,《我月薪兩萬,還是不敢花錢》、《寒門再難出貴子》、《即將分層的社會,你在第幾層?》,相信很多人都焦慮,很多人都沒有安全感,錢對于很多人都是不夠用的。
這個社會正以財富劃分階層,而且階層與階層之間越來越固化,底層向上流動越來越困難。
網上有很多,蟻族、蝸居、北漂的故事。他們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愿意離開北上廣深這種生存競爭壓力超大的一線城市。相對于小城市要拼爹拼關系而言,大城市拼的更多是個人能力,兩者相比較,大城市相對公平一些。
每年暑假和春節,總能看到關于留守兒童和農民工辛苦返鄉的新聞報道。還不是因為在家鄉賺不到錢?要不誰會舍得留下妻兒背井離鄉去那么遠的地方?
美國有一位女作家,為了尋找底層貧窮的真相,她隱藏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潛入底層社會去體驗貧民是如何掙扎求生的。她輾轉于各個不同的城市,先后做過服務員、清潔工、售貨員等不同的工作。
她在后來寫的書《我在底層的生活》里這樣寫道:
因為沒錢,不得不租住偏遠地方的房子。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通勤上。
因為很多時間浪費在通勤上,用于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因為生活成本很大,不得不做更多的兼職。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直到情緒爆發離開。
然后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俗話話,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
現實生活中,太多的心酸和苦難都只是因為沒錢。
因為貧窮,輕如鴻毛的災難都能輕易地把一個人擊垮。
因為貧窮,而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嘗試,怕出錯,怕搞砸了一無所有。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現在社會每個人都忙于努力賺錢,沒有哪個人不愛錢,只要他還是個正常人。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一書中,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
華人首富李嘉誠和他的企業家朋友在一起吃飯。席間有人有問李嘉誠,您覺得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李嘉誠想了想笑著說道:“開一個小飯館,打烊后和老婆躲在被窩里數錢。” 賓客們笑了,李嘉誠也笑了。
其實,我們努力賺錢,是要對未來不確定擁有更多一點的掌控力。
為什么要賺錢?因為想要有書可以讀,有病可以醫,想活得體面一點,不愿被別人看不起。
為什么要賺錢?在遇到想照顧一生的女人時,不想因為沒錢而錯失姻緣抱憾終身。
為什么要賺錢?因為想要給下一代有個好的家庭教育條件,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點,不希望孩子繼續走自己貧苦的老路。
為什么要賺錢?因為想要生命里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沒錢就沒得選擇。
一代梟雄曹操當年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個物價房價暴漲,通貨膨脹嚴重的現代社會,要想生活的更好,何以解憂?唯有賺錢!
雖然生活中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沒錢引起的,可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根本就算不上問題。
努力賺錢,把生活過得更好,這才是硬道理!
何以解憂,唯有賺錢!
何以解憂,唯有更加努力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