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底,我建了一個早起打卡小組。主要目的是監督自己早起。
日常里,我是早上起不來星人。
晚睡是我的習慣,甚至習性。
晚上思考,看書的效率比較高,有時候我甚至喜歡通宵看書。今年讀得比較過癮的書,就是熬著通宵讀過來的。
晚上睡得晚,次日必定起不早。8點多起床已經算是早了。偶爾日上三竿才起床,這一日基本算是廢了。
起床以后基本就只有等吃午飯,午飯后一天才開始。就只有再重復一遍昨天晚睡晚起的日子。工作效率極低不說,整個人也沒什么精神。
時間久了,身體機能就開始出現問題了。這是熬夜帶來的副作用。身體不能長期的消耗而不進補。
《四點讀書-最養生和高效的時間管理》書中的四點起床法,就頗對我的胃口。其中的3-8時間分類法,把每天的生活分成上午8小時,下午8小時,晚上8小時,讓每天的時間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獨處的自由時間也會因早起而大大增加,早起而家人未起之前,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看喜歡看的書,便是最好的讓時間增值和自己成長的方式。
所以,我開始慢慢建立早起的習慣。
目前經過了21天的階段。
正在進行第二個21天。
6點30起床。
做早飯,洗澡,燃香,讀經,打坐,看書。
我獲得了內觀的時間,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
因為同時也在開始堅持寫作。假如我還是每天很晚起床,那么我幾乎做不了其他事。一天都在為寫作和做其他事而焦慮。原來解決焦慮的方法這么簡單,就是早起。
早起的眾多好處,我還在慢慢發掘。以后應該會加進跑步,學英語。這些都是2017年我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而書中有寫,當一件事既重要又緊迫時,你會有十足的動力去做。
今天在老家,早上去吃了家長特色的早餐。
上午去街上逛了一圈,看了姥姥。下午做了這本書的思維導圖。分享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