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鑒·漢紀二十》和《資治通鑒·漢紀二十一》,里面講奸臣石顯的內容很多,石顯除了逼死蕭望之外,還有很多作惡的事,其手段之卑劣,令人防不勝防,我們隨便羅列幾個片段,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防止中小人的圈套。
01 玩弄文字害蕭望之
石顯,字君房,濟南人,他少年時因受宮刑進入皇宮,非常孤單,恰巧這時有個叫弘恭的人也受了宮刑,來到皇宮,兩人于是成了好朋友。弘恭博通文史,熟悉法令,處事老練,給石顯很大幫助,兩人苦心鉆營,終于由普通的太監而成為接近皇帝宣帝的中黃門,后又升為中尚書,掌管文書奏章,不離皇帝的左右。后弘恭又晉升為中書令(尚書長官),石顯做了中書仆射。宣帝能任用賢能,無論弘恭、石顯怎樣苦心奉迎,也沒能掌握朝中大權。
漢宣帝死后,石顯、弘恭憑著如簧的巧舌和精通朝務,又善于探側迎合元帝的心理,很快被元帝信任,但元帝遠不如宣帝精明。元帝有病時,將朝政托付給石顯。石顯表面對滿朝文武都很恭敬,內心非常狠毒,誰要與他意見不一致,他都記在心里,伺機報復。弘恭、石顯又與史高勾結在一起,使朝政日益衰敗,忠正耿直的蕭望之已看出了他們是朝中一股邪惡勢力,不鏟除,將后患無窮,就向元帝上疏請求中書勿用宦官,對外戚的權勢也要限制,對于這個建議元帝沒作決定,石顯等人知道后懷恨在心,時刻想擠走蕭望之等人。
前文《蕭望之的死告訴我們,與小人斗更應講究策略》曾講過,有個叫鄭朋的人,想依附蕭望之,就寫了一份奏章,說史高派手下的食客到郡國為非作歹,謀取私利,并申述自己的主張,蕭望之見后,召見了他,認為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就讓他待詔金馬門,后來發現他是一個行為不正的人,沒有舉薦他作官,鄭朋就開始仇視蕭望之,又轉身投向史高。在史高舉薦下,被元帝召見,后揚言說:“我被召見時,揭發了蕭望之的罪過,當時中書令在場”。石顯一伙就讓鄭朋和華龍寫奏章,誣陷蕭、周謀害排斥史高等外戚。元帝見了奏章后,派弘恭去核實審查。蕭望之不知這是石顯一伙的計謀,當著弘恭的面說:“外戚有權位,大多奢侈不法,我要治理好國家,不敢袒護寬容。”弘恭當即向元帝稟告,說蕭望之私結朋黨,毀謗貴戚,專擅權勢,為臣不忠,應“謁者招致廷尉”,元帝同意了。
弘恭立即傳旨,把蕭望之下獄了。后元帝有事欲問蕭望之,方知蕭望之已入獄,元帝大驚曰:“何人敢把我師傅拘捕?”弘恭、石顯跪答道:“臣等蒙陛下準奏,方辦理的。”元帝說:“你們只是說交廷尉查辦,沒說下獄啊!”原來石、弘二人長年在元帝身邊,知道即位不久的元帝對一些公文用語不甚明白,不懂得“謁者招致廷尉”就是逮捕下獄的意思,以為是交廷尉查辦呢。元帝命立即把他的師傅放出來,石、弘二人匆匆跑到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府中秘密商議去了,最后定出一個計謀。史高上朝見元帝后奏曰:“陛下剛繼位,恩德尚未廣布,便將師傅下獄,如果又無罪釋放,仍讓他擔負原職,可見陛下舉動輕率,會生出許多議論,即已下獄,就應免職,這才不致于讓人議論出爾反爾。”元帝聞言,木然地楞在那里,嘴巴微張著,不知如何是好,呆了半天,才說:“大司馬所言有理” ,接著下詔使蕭望之出獄,免為庶人。這事受牽連同貶為庶人的還有周堪、劉向等人。
石顯等人利用元帝對“謁者招致廷尉”的無知,或者是不懂裝懂,順利將元帝尊敬的蕭望之下獄。又借元帝不敢公開認錯心理,順利將蕭望之貶為庶人。最后利用蕭望之剛強不屈的性格,逼死了蕭望之。石顯對元帝和蕭望之心理把握之準確,手段之精準可謂殺人不見血。
02 心理鋪墊粉飾名聲
弘恭死后,石顯作了中書令,照舊專擅朝政。石顯怕元帝一旦聽取親信的抨擊而疏遠自己,便時常向元帝表示忠誠,取得信任,驗證元帝對自己的態度。石顯曾經奉命到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資,他先向元帝請求:“恐怕有時回宮太晚,漏壺滴盡,宮門關閉,我可不可以說奉陛下之命,教他們開門!”元帝允許。一天石顯故意到夜里才回來,宣稱元帝命令,喚開宮門入內。后來,果然有人上書控告:“石顯專擅皇命,假傳圣旨,私開宮門。”元帝聽說了這件事,笑著把奏章拿給石顯看。石顯抓住時機,流淚說:“陛下過于寵愛我,委任我辦事,下面無人不妒火中燒,想陷害我,類似這種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我出身微賤,實在不能以我一個人去使萬人稱心快意,擔負起全國所有的怨恨。請允許我辭去中樞機要職務,只負責后宮的清潔灑掃,死而無恨。唯求陛下哀憐裁擇,再給我一次寵幸,以此保全我的性命。”元帝認為石顯說得對而憐憫他,不斷慰問勉勵,又重重賞賜。
當初,石顯聽說人們議論憤激,都說是他逼死前將軍蕭望之,怕招來全國儒生的抨擊。由于諫大夫貢禹深明儒家經典,節操高尚而有名望,石顯便托人向貢禹表示問候之意,用心結交,并向元帝推薦,使貢禹擢升九卿,并對他以禮相待,很是周詳。于是輿論也有贊揚石顯的,認為他不曾妒恨陷害蕭望之。石顯謀略變詐,善于為自己解圍,以取得皇帝的信任,用的都是此類手法。
知道自己惡行會被人舉報,提前找件“小問題”給老板打好預防針,為自己更大的惡行埋單,這一手可謂毒辣。而推薦結交有名望的人士,博取贊揚的名聲,混淆視聽,讓糊涂的元帝無力辨別真偽。
03 借天相異常除政敵
元帝是一個尊師重傅之人,蕭望之死后元帝痛惜,就以重用周堪及其弟子周猛作補償,少傅周堪升光祿勛,周猛升光祿大夫,加官給事中,準予出入禁官,參與朝政。石顯見二人掌有大權,又剛正不屈,是自己專權的對手,就大加詆毀,元帝不聽。公元前43年(記光元年)夏天,太陽出現黑子,九月,丞相于定國、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御史大夫薛廣德均以災異辭職。元帝任用韋玄成為丞相、關弘為御史大夫。兩人遇事謙讓,從不與石顯爭議,周堪、周猛則剛直不阿,經常與石顯碰撞,石顯就約了許多外戚,一起進言說:天象示戒,都是周堪、周猛用事太猛的結果,元帝竟然聽信,把周堪貶為河東太守,周猛貶為槐里縣令。
公元前44年(永元二年),又出現日食和地震,元帝如見大臣匡衡曰:“朕自繼位以來,何故災異迭出?”匡衡引經證典向元帝論證了朝政得失,元帝認為匡衡說得很對,就起用匡衡為光祿大夫,重新任用周堪、周猛,并斥責石顯說:“你多次奏稱天象變異是因周堪周猛專權的結果,如今周堪周猛都被貶在外,誰問將歸咎何人?”石顯無言以對。重新被起用的周堪、財猛處處遭石顯一伙的破壞,周堪憂病而死,周猛也被迫自刎。
利用古代帝王君權神授迷信心理,借天相異常打擊對手,露餡后仍能不受處罰,元帝之無能和懦弱可見一斑。
04 借刀殺人一箭雙雕
元帝時有一個叫陳咸的御史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負責考核諸州官吏。陳咸才能超群,剛正不阿,多次上書揭露石顯一伙,石顯一伙對他恨之入骨,總想除掉他。陳咸有一好友叫朱云,善講《易經》,被元帝召見,拜為博士,后又作槐里令。他看朝中石顯專權,丞相韋玄成阿諛逢迎,只求自保,就彈劾韋玄成不勝任丞相之職,韋玄成懷恨在心。后來有人揭發朱云譏諷官吏,妄殺無辜!元帝詢問丞相,韋玄成就說:朱云為政暴虐。陳咸知道后密告了朱云,并代朱云寫好了申述的奏章,請求交御只中丞查辦。石顯發現了朱云申述的奏章,批交丞相查辦,朱云被定罪,派人揖拿,陳咸知道后,又密告朱云,朱云逃到陳咸家,石顯派密探監視這二人,報丞相朱云已逃到陳咸家,韋玄成上奏元帝派人將陳咸、朱云二人拘捕入獄,判服苦役,石顯借丞相手除掉兩個政敵,真是一箭雙雕、陰謀至極了。
元帝生病且日重一日,想讓他所鐘愛的定陶王劉康代太子劉驁繼位,石顯極力勸阻,保持了劉驁的太子之位。公元前33年(竟宋三年)5月,元帝去逝,太子劉驁繼位即漢成帝。劉驁以石顯擁立有功,遷升他為長信中太仆,職位雖高,但失去了皇帝身邊職務,也就失去了皇寵。不久,丞相、御史上奏石顯舊日的罪惡,石顯及其黨羽都被免職,石顯歸故郡;石顯郁悶,病死途中。石顯集團土崩瓦解。
借用韋玄成之手,一箭雙雕除掉兩個政敵。而這樣弄權小人,最后卻在更加無能的漢成帝手上,因高升調離再免職,郁悶而死,看來小人如同附骨之疽,離開骨頭,再也無法為禍主人。由此更可見元帝糊涂和縱容,是這些小人奸臣得志得手的根源。
讀史明智,我們不做壞人,但一定要了解壞人做壞事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防范壞人,避免被壞人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