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學是什么,大學怎么上,我想大家都想過很多遍了。我們付出了十二年,終于考上大學,總算得到了回報。但是你真的能把大學生活“過好”嗎?作為一個211理工科學校的一個文科的大二狗,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大一生涯。
大學讓我找到真正的興趣
剛剛上大學,我們會對所有的新事物感興趣,匆匆加入了形形色色的社團;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地方,見到不同的人。每天都過得很累,似乎又很充實,但又無力抱怨,畢竟這是我們自己選的路。
我大一加入了不同的社團,和很多人都聊得來,有一股用不完的激情,那半年堅持下來的也只有足球隊了。我不是球迷,連偽球迷都算不上。在巴西世界杯的時候學校新聞天天播戰報,克洛澤的空翻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后來才關注了一些關于足球的東西。我從一個從來沒有踢過球的毛孩子到大一上學期跌跌撞撞混進了校隊。我每周都參加訓練,幾乎沒有落下過,我不想落下也不敢落下。雖然技術不好,但態度還是很認真的。當時的我還是比較能跑的,不怕累,也許這是我能留在校隊的一個原因吧。由于我們是理工科學校,女生少,踢球的女生更少,在參加安徽省大學生足球比賽報名前,差不多在隊的同學都有機會參賽。也許是比較幸運,我有幸參加了省賽,并隨隊獲得了第三名。后來我又帶領學院參加了學校的女足聯賽。現在我退了校隊,但依舊熱愛足球。熱愛一種事物這種感覺是美妙的,這是一種信仰。我在平時關注歐冠,中超一些新聞,感覺都很有意思。這漸漸地變成了我的興趣,當然也許是因為早些時候被埋沒了吧,畢竟衡水地區的學校只專注于成績,體育課都縮水縮得厲害。
大一的我跟其他人一樣,愛給自己灌雞湯。畢竟雞湯里連骨頭都沒有,哪來的營養呢?刷著微博上的一段段優美的文字,不知不覺倦了,這樣我并不能得到些什么,過眼云煙,煙消云散。記得上大學語文課的時候,我讀一本《堂吉訶德》,讀了兩個月都沒有讀完,大概是不知所云吧。后來跟風買了個kindle,便一發不可收,因為這樣讀書方便實惠啊。每天在kindle商店里兜兜轉轉,也對各種暢銷書和經典書籍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一個月大約可以消滅掉四本書,我可以堅持下來的原因是從不同的書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增加了自己的精神質量,真是有趣極了。
大學讓我釋放我的能力
大一,我參加學生會,興趣社團,加入球隊,參加各種比賽...這是我發掘我能力的前提。應試教育是中國永遠的痛,我們在小學中學時期沒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機會培養自己的能力。到了大學,我終于解放了!終于有機會釋放自己的能力,用實踐去檢驗我們大膽,新奇甚至瘋狂的猜想。
加入學生會,我成為部門付出最多,辦事最認真的人,展現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部長的青睞和同學們的認可,榮獲學院的學校的“科技之星”;加入班委會,我競選成為學委,組織各種活動,挖掘自己的價值,很有成就感;在演講與辯論課上,我爭取把每一次演講作業都做好,老師說我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也會說我的演講哪些方面很好。當然經過高中三年的磨煉,站在講臺上已經完全不怯場了,也給我現在的演講有很大幫助;看到有興趣的比賽,就積極報名,有些失敗了,當然還有一些比賽得到了很好的成績。重要的是我在這些事中各方面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應對問題能力等等)獲得了提高。大學的確是個磨煉人的地方,關鍵就靠自己怎樣選擇了。
大學讓我遇到在不同方面優秀的人
社會中的很多精英分子和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并非得益于學歷上的優勢,而是在人生各個階段中不斷鍛煉成長。面對不公平的東西,要明白抱怨無用,努力奮斗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公平才是真的。
由于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所以對有關新東方等各個教育機構以及在語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比較感興趣。學校的各種有關于這方面的講座與優秀學長學姐交流會,我都積極地去聽。一年下來,見過的在某國XX大學留學歸來并在國內取得成就或者自學XX順利考取某某證書的成功人士數不勝數。而我認為這與社會上的成功學并不相同,我可以在這些過來人的經歷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加以借鑒,而不是相信一味盲目地努力就可以成功。當然,在我失去學習動力的時候,去聽個交流會,瞬間心靈被感觸,然后回到追尋夢想的路上...不過要學會適當地選擇,不是所有人的經驗都適合于自己。
現在我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我開始有靠近的動力。我會默默贊嘆詞匯學老師對單詞的精通,自愧不如,并暗下決心提高自己的詞匯量;我會向優雅的外教請教問題,并批改我的寫作;對于那些能夠堅持健身的人我更是佩服,我需要學習他們,并規劃好時間,留出時間去鍛煉。所有的比我優秀的人,我仰慕,并向他們學習。一步一步,我會發現離優秀的人越來越近。
這就是我的大一一年所賺到的,我所收獲的是用錢買不到的。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也許你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你可以選擇另一種人生,我也無權過問你的生活。
重要的是,大學,莫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