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一點多了,躺在床上,總是睡不著,總覺得想要寫點什么,想啊想,突然就想到讀書這個主題。
想想自己也看過不少書,小時候喜歡那些《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類的探索未知和歷史的書。
但覺得自己真正開始讀書的時候,是進了大學,為什么這樣說呢。
不管是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每次自己想讓爸媽給我買書的時候,他們總會說,你的那些教材都沒看完,看那些書有什么用?
在這里我是有些鄙視自己的,他們不讓我讀,我還真聽話了。我沒有像那些挺勵志的愛讀書人一樣,想方設法,賣報紙啊、撿空礦水瓶換錢去買書。
我也沒像那故事里面講的,為了能讀到書,在書店一呆一整天,跟著書店老板干活就為了多看會兒書,說到底其實當時那個階段還不夠真正愛上讀書。
我無力反駁,自己喜歡讀書的愛好就這樣一直被擱淺著,一直到了大學,來到了學校的圖書館,我才真的感受到了什么是書的海洋,我天真的想,我一定要把圖書館的書讀完。
2
但很快理性的我告訴自己,人一生也就短短的三萬多天,即使我以每天一本書的速度看,也才只能看完三萬本書。而如今的書籍有幾十甚至上百萬,這三萬本書就簡直不值一提。
有些沮喪怎么辦呢,但還是得接受這個事實。
聽過各種各樣的中外名著,什么《人間喜劇》啊、《巴黎圣母院》啊、《霧都孤兒》啊什么的,說實話,這些確實是名著,但我還真沒看過幾本。
我看的都是看的些什么呢,《盜墓筆記》、《壞蛋是怎樣煉成的》、《夏至未至》等,這些當時很火的小說,難道說看那些經典名著才算的上看書么?
不見得,這樣還真是得看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你說你本來就喜歡那些暢銷小說,但卻因為聽了別人說,那些經典名著才值得看。于是,你非要硬著頭皮去啃那些經典名著。
就像我一樣,人們都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好看,甚至好多老師都推薦,但我自己去看的時候,就看的如坐針氈了。
里面的內容,如果把那些人物名字去掉,就沒多少內容了。當然了,我不是說看名著不好,而是說你應該根據的興趣和愛好去選自己愛看的書。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跑到各種平臺去找各種書單,誠然你看那些推薦書單有種想去看書單里推薦的那些書,但當你真的去看的時候,你會覺得也沒有書單里說的那么好看。
就像我一個寫連載健身的,因為寫作的需要,我需要看各種關于健身方面的書籍、運動生理學的書籍、營養學的書籍。
我在看這些書的時候,我就在想,我怎么把書里的這種結論和觀點給讀者通俗易懂的去解釋,怎樣去講,他們才會理解,去應用。
但如果你換我去看那些太過于學術的書,那簡直就跟催眠了一樣,一會兒就瞌睡來了。
3
最近,無意間看到了一本書名聽上去很雞湯的書,就是那本叫《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乍一看這書名很吸引人,說的好像你會讀書了,就會成功一樣。其實,我是犯了個先入為主的毛病,覺得這本書估計又是一本只提供雞湯不給勺子的書。
但真的翻進這本書的時候,我還覺得挺有意思,看的我熱血澎湃的,什么“100天讀完33本書”、“1年讀100本與自己業務有關的書籍” 、“1年讀365本書”
這些實實在在的讀書目標,說的我恨不得馬上就去實踐,當然了這里不是我要去推薦大家去讀這本書,而是談談讀了這本書,對讀書的一些感受。
那些教人讀書的書我也看過不少,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等這些書籍,說實話吧,很多人說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本書里收獲很多,但我倒沒這樣覺得,我覺得自己收獲的只是記了一堆自己都搞不懂的筆記,要我談談這本書講了些什么,我只能解釋下里面的一些概念問題。
比如 什么是主題閱讀?什么是基礎閱讀?可能是我境界不夠吧,讀不出這本書里博大精深的內容。
而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 在看的時候,覺得還蠻新鮮的,講“拆書”之類的,看完了,自己一總結啊就四個字“學以致用”
就是要把你書里面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把書里的某一段理論和觀點用到工作中。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耗費在這些書上,因為可能你想解決一個問題,去讀書,但一本兩三百頁的書翻過來才發現只有一頁對自己多少有點用。
4
說起選擇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這事兒,我才進大學那會兒,去圖書館借書,但我們這的圖書館一次只能借兩本書,而且還得還回來才能再借。
在圖書館借一段時間看以后,我發現了個問題,好多我想看的書在圖書館竟然找不到,比如一些暢銷的心理學書籍《自控力》《戰勝拖拉》之類的。
那怎么辦呢,我干脆還是自己在網上買書吧,我給自己每個月生活費中抽出一百塊錢總來買書,一般的書在網上買也就二十塊錢左右,一百塊錢能買四本。一個月四本書也夠自己看的了。
就這樣持續買了六七個月,我自己竟然舍不得花錢買書了,就像找個既能省錢又能看書的法子,怎么辦呢?我就去搜各種可以看書的APP,但我發現大部分的閱讀APP,有些書都要錢,一直沒找到一個能看到自己喜歡的書的APP。
正苦惱著,還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在“簡書”里的一個APP推薦文章里知道了一個APP,這個APP能讓我看到好多自己想看的書。
但用過一段時間這個APP,又出現了一堆問題,畢竟,這是電子書,看的我眼睛疼,而且書的一些排版看的的確讓人鬧心,有些書里干脆掉了幾章,實在是無法忍受了。
我還是選擇回歸紙質書,但也不能說電子書就一無是處了,我現在還是把那個閱讀軟件保留著,在一些零碎時間,例如 等公交的時候,等人的時候,坐地鐵的時候。
在這些場合,還是我們國家沒被普及閱讀,自己拿著一本書,總會惹來一些旁人的異樣眼光和說三道四,雖然自己心里也知道,你是活給自己看的,管別人干嘛,但其實還真是無法釋懷,內心里總會覺得那些人說你很裝,所以干脆我直接用手機看,反正大家都在玩手機,其實我在看書。
好一個偽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