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釀豆腐 一生歸家路

釀豆腐是家鄉梅州五華的一味特色菜,父親精廚藝,其中一樣拿手菜便是它。大節小節總少不了它,父親知我愛吃,我離家求學、工作,只要回到家中,桌上必有此味。

六點多,父親便起床到圩鎮,買來新鮮的五花肉和手工做的雪白鮮嫩的石膏豆腐。回到家中,第一道工序便是剁肉餅。一張小椅子,一塊砧板,兩把菜刀,便是老父親的看家行當。肉一攤開,左右開弓,一只手一把刀,一刀一刀落下,直把鮮肉斬得活蹦亂跳,差不多的時候放上一小把鹽,最后碎成富有彈性、柔軟勻稱的肉餡。

主材準備好,第二道工序便是把肉餡釀進豆腐里。買來的豆腐塊頭比較大,一般一分為二,切成兩小塊。左手握住豆腐,右手先在豆腐塊中間位置挖個洞,再用筷子夾起適量的肉餡塞入。這個過程很重要,是個技術活,左手要把握好力度,右手要把握好角度,既要肉餡釀得飽滿,又不能把豆腐塊擠破。

釀好豆腐,便可開煮。多年來,即便煤爐、煤氣都有了,父親還是喜歡用土灶大鍋,用柴火稻稈燒豆腐。他說,大鍋火旺,燒出的豆腐才入味。站到灶邊,父親頓時精神抖擻,我想這是一種對廚藝的自信,更是一種對美食的追求。待母親把大鍋燒熱后,父親開始放油放蒜放鹽,鍋鏟一拌,“滋滋滋”響聲出來后,蒜香味就飄起了。這時,吩咐母親把火弄小,便把釀好的豆腐塊放進油鍋,一塊一塊平放進鍋中。

待豆腐放好后,加大火勢,來陣急攻,使蒜香瞬間滲入豆腐中。接著,便要放緩火勢,父親謂之“慢工出細活,慢火出靚貨”。這中間,可一刻都不能消停,一會蓋上鍋蓋細燜,一會開蓋把豆腐稍稍鏟起,避免燒糊,還要適當加點清水。

以父親的經驗,聞味、看色,便知豆腐燒得差不多了。于是將生薯粉用涼水攪拌均勻,倒上醬油,淋在鍋中……瞬間,釀豆腐便嬌翠欲滴,金黃嫩滑,香味撲鼻。最后,撒上一把蔥花,起鍋,成了。

釀豆腐一上桌,迫不及待地拿起生菜,夾上一塊放入,再拌上紫金椒醬,手一攏,一青二白的釀豆腐就可入口。那滋味,真真難得,怎香甜二字能形容?入口齒留香,心脾皆回甘。一塊接一塊,幾乎都不想再夾其他菜,只此味即可飽食。

一味釀豆腐,雙親細細煮,歸家有此味,人生最幸福。經年以后,釀豆腐不止是美味的回味,已然成為父母的召喚,成為歸家的符號。

真希望,我能一輩子吃上這一味釀豆腐,因為有它,有愛,有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