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即興戲劇?
即興戲劇(Improvisational Theatre),通常在英文里縮寫為 Improv ,是一種高度實踐性的團體戲劇形式,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大眾的戲劇形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在表演過程中沒有現成準備好的劇本,對話、動作、故事、角色都未經安排,參與的演員按照即興戲劇的技巧,隨著場上氛圍的變化,以協作的精神即興創造場景、合作完成。即興戲劇由西方引入、風靡美國,成為美國進步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從兒童到大學都開展了即興戲劇的教育實踐,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都相繼引入并開辦了相關即興戲劇課程,深受學生喜愛。目前廣泛應用在兒童早教開發、課堂教學、社區劇場演出、企業培訓和組織、心理治療,新產品開發等眾多領域!
即興戲劇的表演可以非常的自由,解除了道具、舞美及舞臺背景的限制,除了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肢體表現力外,還考驗演員之間合作的默契、現場溝通、傾聽、傳遞信息,即興戲劇演員能夠機敏地對應對當下的突發情況,并及時做出反應。
即興劇演員根據觀眾提供的命題,在臺上現場創作。由于無法保證“創意”是否能被成功地“塑造”出來,賦予它嶄新、當下、無拘無束、冒險又不可預知。觀眾參與小品故事的創作,與演員共同探索戲劇之旅。
即興戲劇技術被廣泛運用在表演、編劇、戲劇治療、社團戲劇等領域上。即興戲劇的練習、游戲形式有上千種,更多正陸續被研發。訓練包括:肢體表達、角色塑造、劇本創作、即興反應、接納、信任、聆聽、喜感等。
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也上演著即興,我們并沒有事先想好臺詞和排練,但是我們正常地與周圍的人、動物、植物和事物“共演”。
德爾·克洛斯(Del Close, 1934—1999)和其他團隊成員一起總結出了即興最著名的一條規則:Yes and。當在肯定對方的基礎上再發揮時,場景就會進行得好。
即興戲劇通常采用觀眾的建議或關鍵詞,讓觀眾更加信服演出是即興的,但不是絕對的,即興演員可以用“當下”(例如當下的情感、對方的姿勢、凳子的影子)作為靈感而開演。即興戲劇通常是喜劇,但也可以是悲劇、正劇,表演的外在方法有以對話為主的戲劇、歌唱、舞蹈等等。
這里說的即興的戲劇為傳統戲劇,包括常見的話劇、音樂劇、戲曲等;當比較即興戲劇和傳統戲劇時,主要以話劇為對標。
即興戲劇如同人類文明一樣久遠。文字產生之前,人類是依靠即興表演,來講述故事。
幾世紀以來,在人類文明歷史中,曾有過許多不同的即興藝術風格。以西方世界來說,現代即興戲劇的鼻祖是「意大利即興喜劇」(The Commedia Dell'Arte)。
自十五世紀中起(1550年-1750年),誕生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即興喜劇」劇團,風靡歐洲近兩百年。劇團與演員,行進于歐洲的城落間,在公開廣場和臨時舞臺上,現場發揮觀眾提議,演員即興搭湊橋段,利用「情境」框架,出品戲劇。
隨著「意大利即興喜劇」的隱退,即興戲劇日漸隱沒,被人們遺忘。直至1930s-1950s,斐歐拉.史堡林(Viola Spolin)和凱斯.喬斯通(Keith Johnstone)在即興戲劇領域創作、課程以及作品的相繼出現,分別奠定當代即興戲劇的模式。將即興無拘無束、自由隨性,觀眾得以參與創作的戲劇風格傳承至今。
生長在英國的凱斯.喬斯通,整理出一套關于創造性和自發性的獨到理論。隨后,這套理論被帶入他授課的加拿大卡加利大學。
他認為戲劇逐漸演變成一種自命不凡、矯揉做作的藝術。平民百姓根本不會考慮踏進劇場半步。喬斯通先生希望通過一種具親和力的戲劇劇場,將戲劇藝術帶進看球賽或拳擊民眾的視野內,擁有一群如莎士比亞時代的粉絲。
即興戲劇以團隊運動競賽的形式呈現。即興表演者組成兩個隊形,表演一連串即興戲劇小品或片段,互相挑戰。競賽由三名奧林匹克似裁判評分。
透過競賽式即興劇場,喬斯通的點子都直接或間接地,對現今的主流即興劇團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斐歐拉.史堡林
她的理論出自于一個簡單且有力的想法,人類的“游戲性”是與生俱來的。而戲劇藝術的表演性是從游戲中演變而成的。意識到這一演變,斐歐拉.史堡林將游戲的形式應用到劇場教育。
即興游戲得到空前的好評, 她的工作開拓了不同年齡民眾對于戲劇的興趣。
史堡林女士的兒子保羅.希爾斯(Paul Sills)延續了母親的方法,并成為50年代中期,以芝加哥大學為中心的即興戲劇發展主導者。保羅.希爾斯與另外兩位: 戴爾.克勞斯 (Del Close) 與戴維.雪佛(David Shepherd),共同創立以吸引街頭普通民眾為訴求的「現代即興喜劇」。「現代即興喜劇」目標是要創造出如喬斯通的競賽式即興、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即興喜劇團一樣平易近人、適合每個個體成長的戲劇藝術。?
指南針劇團「The Compass」迅速竄起。很多從未看過戲劇表演的觀眾被其帶進了劇場,隨之又誕生了第二城市劇團「Second City」。透過指南針劇團和第二城市劇團的成功,史堡林的劇場游戲持續地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即興戲劇表演者。
即興戲劇(Improvisational Theatre)分類
?1、 ?短劇(Short Form)是一種時間較短(通常是幾分鐘)的即興形式。短劇即興更加游戲化、花招化(Gimmick,即興游戲中為了達到喜劇效果自設自帶的游戲規則,例如半時重演的“半時”和“飛鴿傳書”的未知紙條臺詞。Gimmickry則是花招的技法。)。游戲的結構、玩法和花招是事先決定好的。可以使用敘事體/故事體,也可以如同游戲般玩耍。一場“短劇演出”由多個短劇節目組成,每個短劇節目在故事、人物或游戲上并無關聯。
2. ??? 長劇(Long Form)是一種時間較長(通常是30~90分鐘)的即興形式。長劇即興一般會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沒有或較少使用游戲和花招。一場“長劇演出”由多個場景組成,場景間在故事、角色或主題上互相關聯,各場景共同演進,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主題的敘述。
3. ??? 素描劇(Sketch)是演員先通過即興創作內容,將其記錄下來,然后修改打磨成劇本,一般經過適當的排練后,再在觀眾面前呈現的一種即興形式。素描劇通常包含一個或多個長度為1~10分鐘的簡要場景,各場景可以獨立,也可以關聯呈現一個更大的故事敘述。所以,素描劇可以是短劇也可以是長劇。另外,素描劇的劇本可以預留一部分即興演出,例如10%~30%或其他靈活比例;在提前既定的框架中,演員按即興戲劇的規則來表演這部分。
除了素描劇之外,即興戲劇就是一個通過即興方法在現場生產的、沒有經過排練的產品,用于公演乃至商業性演出,它通常在獲得觀眾建議的下一秒即刻演出。這就是即興戲劇與傳統戲劇的極大差別。在美國有大量的商業即興劇團,已經形成了一個健全的產業。
臺灣戲劇大師李國修(1955—2013):“所謂的‘戲’,就是扮演,‘劇’就是故事:在一個虛構的故事里,角色真實而真情地扮演,謂之‘戲劇’。”即興戲劇是一種特別的戲劇,它有扮演的因素,但是更多是體現即興者的自發性(Spontaneity)狀態,而達到“劇”,即故事敘述(Story-telling)。
即興的益處
1. ??? 即興提高你聆聽和觀察、講故事和演講的能力。因為故事沒有預設而會突然改變方向,所以聆聽和觀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你很快就會迷失,你會自然而然地練就一種活在當下的能力;同時,即興教給你如何快速而高效地表達你的想法、學習故事的結構,你可以在玩樂中鍛煉講故事和公共演講的能力。
2. ??? 即興增強你的自信心。即興用全方位的正面思考原則、主動的應變性行為消除害羞、膽怯、猶豫和疑慮,逐漸地增強表演者的自信。例如銷售人員自如地和客戶打交道、公司經理自信地處理與員工的關系,以及人們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曲折。
3. ??? 即興讓你更勇敢和富有冒險精神。即興鼓勵勇敢,鼓勵犯錯。“求求你,犯個錯”是即興的一個信條,表演者甚至會慶祝錯誤。嘗試那些非內心默認的選擇,看看它們會帶來什么。你會有更多健康的冒險行為,并擁抱這樣的信條:唯一能讓你失敗的方法就是不去嘗試。
4. ??? 即興發展你的創意和創新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往往因廢棄而變得生疏。即興幫助我們產生新想法,以及與他人合作并促生他們的新想法。
5. ??? 即興讓你富有團隊精神和包容性。在即興中,民族、性別、年齡、外表、身體能力等表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的東西,一起玩即興可以幫助不同類型的人學會相互接受,你會變得更加寬容。
6. ??? 即興培養你的領導力。即興教導高低姿態的理念和角色的演繹,幫助你理解人際關系動力學。
7. ??? 即興讓你體驗喜樂、探索真我和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日常生活沒有腳本,我們所有人一直在即興。一方面,你目前的生活經驗和內心狀態會體現在即興的游戲或場景中,當其呈現在你面前,通過反思你會重新改變自己。另一方面,在情境和臺詞對話中,即興提供了許多想象中的經驗,反過來可以幫助你優化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技巧。生活也會變得更有趣,壓力更小!
備注:即興戲劇的分類和即興的益處參考來自蘇廣輝的《即興戲劇》一書
也非常感謝Bright Su 針對一些即興戲劇歷史和發展給出的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