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1
這句話是《我的少女時代》女主角林真心說的,整部電影里我最喜歡這句話。
林真心說這句話的樣子也是溫柔有力量,只想讓人大呼一句:干的漂亮!
我把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和朋友在電影院,電影院里面坐滿了小情侶,只有我們這樣寥寥無幾的單身狗。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時我旁邊坐了一對情侶,女生從男主角徐太宇為林真心搶人形立板時一直到電影結束,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哭。
她的男朋友一直在旁邊像哄小孩子一樣,一邊給她小心的擦眼淚一邊輕聲道:“別哭了,嗯?”
言語間,動作間透露出道不盡的溫柔和寵溺。
當時我用胳膊肘捅捅我沉迷于劇情的朋友,用眼神示意她。
她小聲嘆息一聲:“唉,看個電影也要虐死我們這些單身狗。”
2
我一直都是個感性的人,這部電影也戳中了我的淚點。
然而,戳中淚點的同時,這一幕讓我最為之動容。
林真心帶頭在期末表彰大會上一步一步堅定有力走向頒獎臺,說著那番正義豪氣的話,引起全場學生嘩然繼而鼓掌群起反抗那個嚴厲的教導主任。
那一瞬間,我想起了《仙劍奇俠傳三》里面平時溫柔膽小,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會變成了火紅色拿著弓箭保護哥哥的龍葵。
確實,很霸氣啊,如萬丈光芒照耀大地。
林真心和她的同學們遇到的是那樣一個不懂變通,嚴厲毒舌的教導主任,恰恰像極了我們生活中千千萬萬個長者的縮影。
他們都一樣的嚴厲苛刻,不懂變通,看人容易帶有偏見,要求頗多。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被教育被洗腦,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
為了什么?
為了考個好大學。
為了什么?
為了找個好工作。
為了什么?
為了找個優秀的人結婚生娃柴米油鹽醬醋茶。
聽過這樣一句話,生而為人,實屬不易。
我也不知道這樣板上釘釘的人生好不好,至少對于我這樣性格的人來說,不適合我,畢竟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一套叢林生存法則都不是適合每個人的。只有自己找到自己的病處,才能對癥下藥啊。
這樣的過程,自己摸索確實艱辛,可是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路,就算跌跌撞撞頭破血流我還是想自己走。
3
記得大一的暑假,我去長沙玩,順便在小姨家借住。有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小姨夫問我,你學的什么專業。
我回道:新聞。
他又問我,那你到時候打算做什么?
我單純的回答他,就是做我專業相關的工作啊。
他開始嚴肅起來,眼睛直森森的看著我說:“我是問你具體的,到時候要做什么工作?”
我一時啞言,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確實沒有想過,只想著要做自己專業相關的媒體行業,具體是什么,那時的我完全沒有計劃可言。
他又繼續說道:“你說你現在做的那些兼職賺的那點小錢沒有意義,你得明確你要做什么,找相關的實習工作。”
我低頭繼續扒飯,說:“可是那些工作都要實習最低三個月,我學校還有課,而且……”
他說:“那些問題都是小問題,任何一個工作不都這樣,你嫌苦嫌累,還不是有人去干。”
我覺得非常委屈,和同屆的大多數同學相比,我認為自己已經夠上進了,周末經常出去兼職,課業也優秀,還能兼任班干部的事情。
可是在小姨夫口中,我好像成了一個怕吃苦的人。
小姨夫的話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太過嚴重了,如果不是小姨在旁邊打斷他,估計還得以過來人的經驗教導我一番。
30歲的小姨夫對當時18歲的我進行一次嚴肅的飯桌會議。
事后我想,30歲的小姨夫18歲的時候應該也像我這樣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吧,所以以過來的人經驗來提醒我。
大概,是希望我過得更好點,不要重蹈覆轍,少走一些彎路,等等。
用大人們最常用的那句話來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啊”。
4
可是,誰都會從18歲到30歲,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過的路。我為什么不能一步一步的走,自己去好好體會這從18歲慢慢的到30歲的人生呢?
人生本來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小馬過河的時候都難免會濕了馬蹄,或許河里的水會很涼,還會碰到石頭,會流血會哭會痛。
可這是小馬自己經歷的人生,可以看到河底游來游去晶瑩剔透的蝦,歡快的魚,可愛的水草,這些都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樂趣。
我的人生也是一樣,我不要從20幾歲的時候就一眼看到了60歲的生活,人生本來就是像打怪,攻克了一個一個的難關,那樣才有成就感。
不然,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16歲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看一本叫《花火》的雜志,那些純情的關于暗戀的故事,看得如羽毛輕撓心尖,一下一下又一下。
18歲的時候,我們看著安妮寶貝,三毛筆下的人物和壯闊的世界心生向往,看著籃球場上的那個人渾汗如雨,那些汗水一滴一滴的都滴進了少女的心里。
20幾歲的時候,我們初入職場,開始學習職業知識和與人交際之道,過著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生活。
這些生活的碎片和痕跡都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人生里的,隨便截取這其中的某個瞬間,我都覺得妙不可言。
人對待某個事物的看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慢慢的發生改變,曾經我8歲的時候也喜歡洋娃娃,現在我還會喜歡洋娃娃嗎?
很顯然不會了,只會覺得幼稚啊。
可是我8歲的表妹依然非常喜歡洋娃娃,還偷偷穿她媽媽的高跟鞋,我也不會用現在的眼光來評判一個8歲小女孩的喜好和眼光,因為我明白,自己也是從8歲的時候過來的。
8歲的表妹眼中看到就是單純的8歲小孩的世界,而我看到的就是20幾歲成人的世界,我的小姨夫看到就是30歲成人的世界。
小孩子眼中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可比性呢?
電影《后會無期》里有一句話,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就像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樣,你看到了喜怒哀樂,他看到了癡嗔貪念。
20幾歲的我們,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或許愛而不得,或許與人不和。周末的時候和朋友哧溜哧溜的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彼此嬉笑怒罵,吐槽摳門的老板刻薄的同事,喝下大罐大罐的啤酒霸占整個馬路發酒瘋,一邊哭一邊笑,你罵我“神經”,我罵你“瘋子”。
這些,都是現在的我,用20幾歲的眼睛親眼看到世界,切切實實體驗著的人生。人生本來就像鏡子,有正的一面當然也有反的一面,可是我就是兩面都想體驗體驗啊。
20幾歲的我,真的只想用20幾歲的眼睛好好看看并用心感受這個世界。因為對于我來說,我20多歲里的每一天都妙不可言。
ps:上次發的那篇文,突然突破了3000+的閱讀量,讓我受寵若驚,感謝CCTV感謝簡書感謝關注我的38個小可愛們,以后我會好好寫字,報答你們的關注之恩,手動鞠躬。ヽ(°° )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