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裂》中,作者提出的未來社會9大生存原則中的第一個原則是涌現優于權威。怎么理解這個原則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我們來看看在古代的西方,知識是怎樣傳播的。那時的人們認為知識來自于上帝,上帝把知識告訴給牧師、先知、神父或者政教合一的領袖,這些人再以宗教教義的形式把知識傳達給中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再把知識傳播給信仰宗教的普通人民。所以在古代的西方,宗教是具有絕對權威的,由此可以看出權威是自上而下產生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在今天知識是怎樣傳播的。有一個網站叫做維基百科,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維基百科這個網站是干啥的呢?就是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學歷的人用不同的語言共同在網站上編寫一本百科全書。這些人并不是由誰組織起來做這件事的,沒有人管理他們,也沒有人給他們發薪水。他們的工作完全是自發的、公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維基百科上的知識質量怎么樣呢?2005年,著名的《自然(Nature)》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證明,維基百科和世界上最著名、最權威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內容質量差不多。維基百科甚至優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因為它能夠及時地更新信息,還能讓大家了解對于同一個話題,人們的不同意見,促使人們思考。這種行為就是“涌現”,它是自下而上產生的。
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涌現”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蟻群,一只螞蟻的力量非常弱小,但是一群螞蟻就能夠知道附近有沒有食物,知道什么時候采取躲避的動作,知道需要出動多少螞蟻去尋找當天的食物和抵御攻擊。涌現使蟻群表現出超群的集體智慧和能力,這種智慧和能力遠遠大于蟻群中連蟻后在內的,任何一只螞蟻的能力。
在人類社會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涌現”,尤其是互聯網誕生以后。比如知識的傳播已經從學校這一種單一渠道,變成了各種形式的在線教育,你可以在電腦上學習、也可以在手機上學習,你可以坐在那里學習,也可以邊走邊學習;再比如2011年爆發的突尼斯騷亂也是一種民主的涌現。
人類所熟悉的舊的權威系統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新的系統正在涌現出來。雖然這個新的系統并沒有有意識地要取代權威,但它使人們看待事情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使大多數人的聲音都能夠被聽見。
從權威到涌現的轉變,正在改變許多機構的未來。在權威系統里,機構是由少數幾個高高在上的領導來決定發展方向的,但是在新的系統中,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從大量員工和股東中間涌現出來的。如果公司的管理者恐懼涌現或者對涌現不屑一顧,那么當他們意識到變革已經發生時,可能就已經被社會拋棄了。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涌現優于權威。但是涌現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像突尼斯騷亂,它是一種民主的涌現,這種涌現推翻了舊政府,但是卻沒有涌現出責任和自治,沒能建立起新政府,所以革命并不是很徹底。網絡也是如此,網絡上涌現出的新社交媒體也表現出了缺少自治、缺少責任感、冷漠的一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否認涌現的意義,而是要在失敗的涌現的基礎上,推動新形式涌現的出現。
不管我們怎樣想,我們現在就處在一個時間節點上,這是一個將固體融化成為液體的時間節點,或者是空氣中水分冷卻到一定階段變成暴風雨的時間節點。能否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
--END--
關于《爆裂》的其他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