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著中國的強大,新的文化需求的高漲,面對外來文化的挑戰,也將促使中國畫創作在一個新的平臺上迎接新一輪文化競爭。其中,花鳥畫家們在藝術思考、藝術表現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與發展,走過了傳統,走向了現代,使這一古老的畫種在開放的氛圍中綻放出新光芒。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位當代水墨畫家張雪嬌的作品,她在思考和實踐中用花鳥畫來表現更為寬廣的社會主題,表現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努力去創作有新意有時代感的花鳥畫新作。
當代水墨 · 張雪嬌
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201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201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導師姚舜熙教授。
生機綿延 | 大千世界的精致細節
創作理念 |by 張雪嬌
藝術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忠實于生活,反映生活社會本質規律和現象的精神文化產品。在假定的情境中,以主觀性感知與藝術性創造兩者結合,達到對生活內涵的表達,這組彩墨條屏共九件,造型和色彩為作者構建重組及設色,是對這組植物的內心感受的審美的反映,而沒有簡單的摹本自然,從自然生活中截取一段最精妙的部位,加以取舍,以小觀大的方法,這組形象是在生活中根據客觀特征和主觀精神兩方面創造出來的,是自己親手加工的,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主張的形象。所以每幅作品也有自己的名字。
人生灼灼其華,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這里他強調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當中,孔子也講到以上這三個方面,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質,這些都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孔子這么說,一則自責,二則勉人。作者以此句自勉,遂以《不惑》《不懼》命名。
出自《論語》,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
傳統水墨的素雅之花依舊盛放著,在西方文化藝術沖擊的今天,依然保留著一塊自留地。山水的隱士情懷,牡丹的富貴寓意,墨荷的高潔志趣......這些經典的傳統水墨題材仍然珍貴無比,但繁盛多元的當代文化要求水墨畫承載更豐富的含義。
張雪嬌筆下彩墨生機蔓延,渴求通過渲染了主觀色彩的花朵展現這大千世界的繽紛,以及被時代召喚著的新型水墨審美。但依然有《不惑》、《不懼》這樣充滿傳統文化寓意,卻更接近現代展現手法的作品。事實上傳統與當代并不是矛盾體,任何經典都需要發展,為了藝術最初的美,為了讓藝術承載更多的哲思。
每一朵新開的花都豐富了這大千世界。
(說明:本文圖片由張雪嬌提供,畫作為作者原創,未經作者許可嚴禁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