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老公公住院已經幾個月,并且還從鎮上的醫院轉到了市里的醫院,病情從反反復復到了每況日下。而現在,他的生命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后階段了,生活無法自理,每天在家洗著氧氣袋,只為等著遠在海外定居的小女兒回來,見這最后一面。
聽說,老公公這病是餓出來的,每天食不定時,最后餓到腸子都粘連在一起了,由此導致了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這一聽,都會感覺匪夷所思吧?這年頭居然還會餓出病來了?但是對于一個缺乏照顧的老人家來說,這就有可能了,更何況這是一個有郁郁心結的老人。在兩年多以前,這個老人的大兒子因為事故被鉤機撞上了,最后導致整個人癱瘓在床。
三年多過去了,大兒子雖然已經可以拄著拐杖走幾步路了,但是老人的郁郁心結從此結下了,就再也難以解開。
當時,大兒子剛遭遇了事故被送進醫院,家人都不敢把這個消息帶回家里去,因為家里的兩位老人家都已經八十多歲了,人生最大的悲劇之一莫過于白頭人送黑頭人,這叫風燭殘年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了?雖然遭遇了這一變故之后,經過幾番搶救,大兒子已經性命無虞,但是幾乎四肢癱瘓,語言能力受阻,從此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廢人。
丑婦終須見家翁,當老公公得知大兒子的遭遇后,變得沉默寡言了,雖然他依然每天準時自己騎車到集市去跟一幫老友記打牌打麻將。
這三年多以來,老公公從沒有跟兒女說過自己心中的郁結,直到前幾天,他才愿意開口,跟醫生說了自己每天看著癱瘓在床的大兒子,總是宛如刀割,他看不下去了。
我還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號召我們為一個有因交通事故而不幸去世的高中生捐款。聽說,那個大哥哥放學后,在校門口的馬路上,被一輛大貨車給撞死了,而恰巧那個時候,大哥哥的媽媽正好從家里的窗戶上看到了這完整的一幕,結果那位媽媽最后也瘋了。
生命很短暫,我們終究都是過客,只是有些東西,我們總是不能接受他在眼前消失,尤其是那些看似不遵守自然法則的意外,因為在人與人之間,有強大的愛。
跟歐美的愛得明目張膽不一樣,中國人大多都喜歡走一條內斂的路線,就像自從我們長大后,父母除了不停地對我們噓寒問暖之外,幾乎從沒對我們說過“我愛你”,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很容易將這份噓寒問暖是的低調愛理解為嘮叨,然后開始厭煩,最后甚至忘了反哺。
看到這里,很多人大概都會想要反駁吧,我們每個月都有定期給老父母生活費,怎么能說是忘了反哺?然而,我們是否能數得清,除了定期給父母生活費之外,今年跟父母聊過多少次電話,見了多少面了?假如是跟父母同住的,那我們又有多久沒跟老父母談過心了?
鄰居家的老公公除了大兒子外,還有一個二兒子和三個女兒,但是除了癱瘓在床的大兒子還在家里住著外,其他孩子都分散在不同的城市或國家,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要操心,他們正在為自己的家而在外打拼著。
在得知老公公生病之后,本來老人的二兒子本來答應了要回來照料老人日常護理的,但是卻一拖再拖都見不到人,他后來說因為工廠業務很忙,一時走不開,已經把錢給了女兒轉交作為老人護理費用了。
我們時常會任性地說,我們還年輕,父母還健在,但是請用指頭數一數,我們還剩下多少次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子欲養而親不在,到底是一個多大的遺憾?
雖然老人兒女眾多,但是除了因為身體不好而全職在家的大女兒和愿意放下生意的大女婿在病榻前照料著外,他心心念念的其他兒孫們卻遲遲還沒出現… …
其實,就算在這個時候全出現了又能怎樣呢?他們欠老人的太多了,如果以前多關懷老人,何至于現在需要在病榻前懺悔?
><??_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