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曾做過一項民意測驗,結果顯示,89%的被訪者承認人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認自己的生活中確有某種東西或者某個人是自己愿意為之獻出生命的”。—維克多·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醫師,是一個20世紀的奇跡。他于1905年出生,1997年去世,3歲時,他就決心要做一名醫生,并終其一生為之付出熱情和心血。他從小即喜好攀巖,一直攀到八十歲,他到了六十七歲都還在學習駕駛飛機,并領到飛機駕照。
而他的偉大,乃是他從奧斯維辛集中營這個人間煉獄歸來。盡管飽受苦難和傷害,但他的靈魂卻提升到了另一個更高的高度。納粹時期,他的家人都死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來,但他超越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
在他重獲自由之后,僅花9天的時間就寫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多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曾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為生活中的種種不堪,愁眉不展、急躁焦慮、灰心失望、抑郁難平,那就坐下來,平心靜氣、細致耐心地讀這本書吧,也許它會在你心靈的鹽堿地上綻放出一朵朵馨香迷人的花朵,晶瑩剔透的露珠會在花瓣上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受傷的心靈會在一位偉大靈魂導師的循循善誘之下,得到徹底釋放和升華,你會在明天早起的晨光雨露里,看見一個冉冉起飛、緩緩前行的自己。
弗蘭克爾說:“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而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則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去愛某個人”。
正如偉大的弗蘭克醫師在極端惡劣、黑暗恐怖的環境里,憑借著對妻子強烈的思念之情、構思醫學手稿、5分鐘的獨處機會、關照病人等一系列能夠產生強大精神力量的微小念頭、微小事件、微小情感,從而創造人生奇跡一樣,尋找到你可以專注并沉醉其中的幾件事或者全心全意去愛一個人,你就能遺忘痛苦,汲取生命的源泉,獲得活下去、好好活的力量支柱、激發出活出生命意義的強大信念。
當遺忘了痛苦,你就像是一粒種子,風霜苦寒、荒漠戈壁都不能逼退你生根發芽的韌勁。
當遺忘了痛苦,你就像是一棵松柏,奇山險峻、懸崖峭壁都不能遏制你生長的力度。
當遺忘了痛苦,你就像是一星火種,荒野蒼穹、狂風暴雨都不能磨滅你燃燒的熱情。
遺忘了痛苦,弗蘭克醫師不但走出了死亡之地,而且從心底徹底告別了死亡之地,走到人世間、走入新社會、走近新伴侶、走出自我救贖之路,重新活出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活下去有時并不難,難的是好好活,活出價值、活出意義,這需要你勇于斬斷過往,掙脫苦難的囚籠、丟掉失敗的枷鎖,勇于迎風飛揚、一往無前,不再回頭、不再用痛苦的經歷、記憶淪陷自己。
地球運轉的每一天,各種意外災難、痛苦磨難都在發生,有的人在絕境中重生,有的人在痛苦中沉淪,而實際上,有些痛苦能夠打敗甚至轉化,讓人重拾生活的信念,而遺忘痛苦便是關鍵,它勝過靈丹妙藥、勝過長者的說教、勝過物質名利。
一生與詩詞“戀愛”的葉嘉瑩先生、力挽狂瀾國美掌門人杜鵑、在“網絡暴力中捍衛自己”的袁姍姍、拍戲燒傷復出演講的任家萱……她們都是勇于遺忘痛苦、走向新生,活出生命的意義、活出更好的自己的代表。
有兩個囚徒,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泥濘,另一個人卻看到繁星滿天。前者被鐵窗關住的,不僅僅是自由之軀,還有寬廣無邊的心靈之海,向善向好的心被關住,就再無看見美好與希望的可能,就算得到自由,心靈依然浸泡在痛苦的糟粕中潰爛;而另一個人在鐵窗前,仍能從一片星空感受愛、發現美,遺忘痛苦、打開自我救贖之門,相信他終將會迎來人生的繁星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