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想收獲『一個西瓜』,卻只拿回家『一枚芝麻』》文章中,分享人們對結果樂觀、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及傳統目標規劃方法。
在《『WOOP』方法,讓我們成功抱回『西瓜』》文章中,針對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問題,我們分享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新派方法—WOOP方法。
而先于WOOP方法創始之前,心理學家加布里埃爾?奧丁根的丈夫彼得?戈爾維策就已創始了名為“執行意圖”的理論和方法。
一、執行意圖概述
執行意圖,簡單的說,就是采用『IF/Then』的句式來規劃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比如說,如果晚上有雨那么就早點回家,如果晚上不下雨就在公司加班。
執行意圖,放在WOOP法中來講,就是提前將所有的情景設定好,如果出現提前預想到的事情,那就按照之前規定的方式來處理。比如說,如果晚上有雨那么就早點回家,而事實就是天氣預報很準,晚上下雨了,那就下班就回家。
執行意圖,借助計算機程序中的關鍵語法『IF/Then』,來執行計劃。『IF/Then』是提前設定大腦的場景行動模式,一旦出現某條IF設定的場景,那就按照Then后面的方法執行。
這就讓大腦無需多想,一旦觸發IF,就會自動啟動預設的行為模式,無需關心樂觀與否,也無需關心意志力搏斗成功與否,只管集中精力去執行便好。
有人說,執行意圖就是在計劃和結果之間建立一個觸發器。
沒錯,傳統目標規劃方法為什么讓很多人感受到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
就是因為理想或計劃遠在高處,遠在天邊,而現實開始行動又需要與意志力先進行搏斗一番,如果斗不過意志力, 那行動更加無從談起。
歸根到底,就是理想和現實行動沒有很好的鏈接。而執行意圖,恰恰幫忙解決了這個問題,起著銜接和橋梁的作用。
二、執行意圖使用方法
執行意圖,在該方法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約束自己一旦IF被觸發,就要按照Then后面的內容執行,另外一方面要學會優先和置頂關系你目標的執行意圖,并將WOOP中的障礙都要清除。
舉例說明,通過WOOP方法,設定2017年的讀書目標120本,要求是只要有空閑時間都要看書。
那空閑時間,一般情況下,會有很多種選擇:追電視劇,陪父母聊天,陪孩子,耍朋友圈,聚餐、逛街……
空閑時間的眾多選擇,都是實現讀書目標的障礙。那采用執行意圖來實現讀書目標時,將預設行為「每天讀書2小時」在處理與其他選擇的沖突和矛盾時,可以有下面的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優先原則,一種是置頂原則。
1) 優先原則,利用『IF/Then』句法:
IF 想追電視劇 then 先完成今日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IF 陪父母聊天 then 先花5分鐘給父母說明情況,然后開始今日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IF 陪孩子 then 先請另一半幫忙,然后開始成今日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IF 耍朋友圈 then 先完成今日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IF 聚餐或逛街 then 提前湊出2個小時完成讀書任務
2) 置頂原則,利用『IF/Then』句法:
【置頂】 IF 今晚6點準時下班 then 先完成今日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追電視劇
陪父母聊天
陪孩子
耍朋友圈
聚餐
逛街
兩種原則各有優點,優先原則,凡是觸發了IF,就要先完成Then,而置頂原則,則是很明確很有一個選擇,只要準點下班,到家吃晚飯,就只能先完成2個小時的讀書任務。
從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你不需要太多選擇,只需要老老實實按照執行意圖中已經預設好的動作模式執行即可,不用考慮意志力,不用為選擇而煩擾。
三、執行意圖學習感悟
首先,執行意圖,解決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境陷阱,說陷阱或許有些嚴重,但是一定是對目標的達成不利的因素。
要識別出來這些情境陷阱,其實并不太難,難的地方在于如何盡可能全面的覆蓋所有可能出現的情境陷阱,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專題分享。
其次,執行意圖,還將可能出現的情境陷阱,全部給出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分為優先原則和置頂原則,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then后面的內容,盡可能多地得到執行和落地。
然后,執行意圖,還要求只要觸發IF條件,都要無條件、無選擇地執行then后面的內容,所以執行意圖就是一個觸發器,一旦觸發,就要自動執行。
最后,執行意圖,只有進入自動化程序才能提高執行力。長此以往,憑靠每日的行動累積,愿望或目標的達成指日可待,也可讓骨感的現實越發豐滿。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簡書ID『佳心有約』,您的支持是對我莫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