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閱讀一本書》,既不文藝也無內涵,一個直白得不能再直白的書名,實在是暢銷書中的一股清流,可正是這樣一本看似平淡的書籍,卻能為你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從而在閱讀的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
? ? ? ? 書中開篇既談到了“為獲咨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大數據的時代里,最不缺的便是獲取資訊的媒體,那么,為什么獲取咨訊將會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特性而被列出?
? ? ? ? 這里書中用了電視與閱讀做比,同是用視覺獲取信息,一種以圖像,而另一種則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其結果卻千差萬別。影像資料帶來的視覺沖擊是其他許多媒體都望塵莫及的,但它傳遞出的信息卻是包裝好的,好比說讀一本書之前,你的腦海里還只有一張白紙,看書的時候你可以在上面創造只屬于你的世界,限制你的只有你的想象力。而看電視時,你的腦海里就真的只存在一張白紙,被動的接受所有包裝好的場景畫面。讀書時,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電視時,一千個人眼里只有一個哈姆雷特。無論是 《新版紅樓夢》演員的定妝照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最開始公布的劇照無一都遭到觀眾的強烈吐槽,原因就是,與自己閱讀時根據文字形成的人物形象差別過大。簡單說來閱讀是主動創造而電視影像則是被動接受。此外,閱讀時我們可以通過或環境或細節或心理描寫,對人物復雜的心路歷程,文章的主旨含義有清晰飽滿的認識,而影視則全靠演員的表現力,很多的小細節都容易被忽視,從而很難把握主題思想,只對一兩個感染力強的畫面影響深刻。
? ? ? ? 綜上也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長時長期的閱讀,在獲取咨訊的同時也提高理解力,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
? ? ? ? 書中的主體內容介紹了閱讀的層次,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讀書筆記的具體形式,以及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 ? ? ? 在閱讀層次的介紹中,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層次在漸進累積?;A閱讀,也就是認識書中的字,知曉每一句話最表面的意思;檢視閱讀,是系統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容,快速瀏覽,了解書的大體結構框架和概況;檢視閱讀,就是咀嚼和消化一本書,分析理解書中的表達與內涵;主題閱讀,則是在閱讀了很多書之后,將這些書的主旨分析比較提煉數相通處并與自身的感受結合。
? ? ? ? 而對于一個主動的閱讀者,關于一本書,作者指出,一定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2)作者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 ? ? ? 這里我主要想談談第四個問題“這本書和你有什么關系?”。蘇軾曾說“人生識字憂患始”,這里蘇軾所指的憂慮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指一種思索,確實如此,人們常用“天真爛漫”形容孩童,年幼的孩子自然是心無煩擾,而不曾接受教育卻經歷了生活打磨的人多數也不會有過多的憂慮,因為已習慣,認為生活該就是自己經歷的這般,沒有思考自然不會有煩惱。本書的作者說道“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的確,一但開始了閱讀,你會感受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或是從書籍中了解到不曾接觸的知識,或是發現書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有相似之處,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或是從書中學習到解決困惑的方法,此時要學會寫下來。主動閱讀者不能因為已經了解一本書在說些什么而停頓下來,要寫出感想,才算將書中的內容轉變成自己的。
? ? ? ? 閱讀將會帶給我們獨特的體驗,我們應當將閱讀作為一種習慣滲透到人生的每一階段,將閱讀藝術作為一門必修課學習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