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on教育精華頁之二十一#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著名的效應:鳥籠效應(birdcage effect)。
鳥籠效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是指: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時間后,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故事: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只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只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后,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問:“教授,你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
啟示:鳥籠效應可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方說買了一件衣服,還需要再買新的鞋和包來搭配;又或者,因為外界的一些評價,我們去購買一些本來不需要的東西。不過,我想,鳥籠效應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便應該是:那些你舍不得扔掉的、舍不得放下的,真的是你需要的嗎?如果你正陷入“放不下”的困境,不妨仔細想想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