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這本書-《傳播學原來這么有趣》,里面論述了從古至今誕生的各類傳播學理念和觀點。本書通過彩色的插畫與嚴謹的批注,使我了解到傳播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
其中,有一個觀點值得思考,即知識鴻溝現象-社會經濟地位的高低,決定著獲取信息的多少。該觀點由明尼蘇達大學的蒂奇納教授提出。
從這本書的傳播學角度分析,當年美國為了縮小富裕家庭與貧困家庭的教育差距,出臺一項“補充教育計劃”,試圖通過大眾傳播和其他手段來改善貧困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條件。于是,美國政府制作了兒童啟蒙教育短片,利用電視媒介來緩解貧富兒童接受教育機會不等的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原本的目的并沒有達到。盡管貧困兒童確實接受了教育,但是富裕兒童總是有時間接觸這一節目,而貧困兒童有時間等等其他因素限制,所以,貧富之間的教育差距,不減反增,貧富差距仍在增大。
根據這個典型的例子,蒂奇納教授研究了大量社會現象,分析得出:隨著大眾傳播媒介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鴻溝講呈現繼續擴大而非縮小的趨勢,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大。
蒂奇納教授對產生知識鴻溝的主要原因列出以下三點:
01. 傳播技能上的差異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受教育低的人能更好地理解傳播類容。同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會擁有更大的閱讀量,因此,這樣的人能夠獲取更多知識。
02. 知識信息儲備上的差異
從先前的大眾傳播和正軌教育渠道獲得知識越多的人,見識越廣的人,對新事物、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就很快。
03. 社會交往方面的差異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身邊的人同樣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這樣他們的生活圈子就會變得很大,且素質更高,可能性更多,他們能夠參與更多、更高層次的社會團體,人際交往的圈子越大,以至于他們獲取的知識也越多。
以此,上述三種原因和其他因素綜合一起,使得社會經濟地位高的階層處在一個有利地位,這也是造成知識鴻溝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
當然,這樣分析并不完全準確,并非貧困階層的人永遠得不到富裕的生活,這里面忽略了很多其他重要因素,如貧困孩子能考上好大學,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考不上,這里面有個人意志、機遇、勤奮與否的很多不確定因素。
但從這個理論可以看出,富貴階層獲取信息的方便度和可靠度要更高,兩階層知識、經濟差距可能越來越大。
這種現象大家其實都懂,卻并未真正進入我們的視野,引起我們注意。
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剛就業的青年,沒有仔細地思考過這類問題,混日子的很多,不是整天坐在教室、辦公樓發呆,就是打游戲,發微信。
這里并非說明受教育就一定是通向小資生活的康莊大道,不過這是讓你晉升為富裕階層的必要條件之一(注意不是充分條件)。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接受過系統性專業教育的人,面對社會對人才的苛刻要求,將難以擁有自身競爭力。你想,你如果家境一般,還沒家境好的同學努力,怎么能用雙手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知識鴻溝越大,你明白的東西、掌握的價值觀、眼界和認識的朋友,都不及人家,而唯有真正能和別人競爭的,就是時間!這是最公平的,不是嗎?
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自我思想、身體建設中,利用現有的大學教育,和大學各方面資源,廣泛培養自身能力。
口才、寫作、電腦操作等等通用能力在工作中非常需要,但是這些技能在培養起來非常低成本啊,不是嗎?而學校給了你足夠的時間、空間,包括社會安全,這些都給你準備好了!
今天,在你明白你和富人的知識鴻溝只可能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請在學校好好努力,少打游戲,少睡懶覺,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馬上去做!同時別荒廢學業!
要記住:現在的、以后的社會,將越來越需要知識,而非關系!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