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
上學時考完數學題,當老師拿著試卷給我分析題目時,我經常會一拍腦袋發出感慨:這么簡單我怎么沒想到呢,真笨!題目本身不難,找到切入點就很容易解答出來。
“我只是針對一般人的盲點出問題。”
“盲點?”
“比方說,看起來像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問題?!?/p>
上面這段對話出自東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這段對話即道出了全書的核心思路,也同時解答了我考試后的困惑。
創意,就是做出一般人不容易想到的點。借用晨讀材料中“知識詛咒”的概念:當一個人知道某件事后,他就無法想象不知道這件事的情況。東野圭吾就是利用這一思維慣性。
《嫌疑人X的獻身》講述的是一個殺人案:百年一遇的數學天才石神,他的鄰居靖子失手殺了前來糾纏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后事;警察調查后發現靖子有嫌疑,但是一次次的都被各種證據擋在門外,他們就越努力的去找證據,卻離真相越來越遠,直到同為天才的湯川看透一切;警察看似調查的是靖子失手殺前夫的案件,實際上是石神主導的另外一起殺人案,這就是他們只能在案件外圍敲打而接觸不到案件核心的主要原因。
小說中石神用一起案件巧妙的替換了另外一起案件,所以可以把警察的偵破方向引導到他設定的劇情當中;數學題中出題老師也是經常偷換概念,讓學生按照他的思路走。這就是利用了思維上的盲點,問題復雜嗎?不復雜,問題簡單嗎?同樣不簡單!
生活中,我們要多重角度看問題,避開由于“知識詛咒”造成的盲點,做到“撥開云彩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