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虛妄丨康德與愛因斯坦的思想碰撞——雙方究竟誰錯了?
自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世以后,其時空理論就與康德的時空觀格格不入,尤其是時間概念!康德將時間作為主體感知外在對象的先天直觀形式,是內感官的形式,時間不能在外面被直觀到,正如空間作為外感官的形式,不能作為我們里面的東西被感知到一樣。康德的哲學中,時間本身不是實在的,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時間成為了可以伸縮的實在之物!
同樣作為人類歷史上排名前幾位的兩人(有好幾種排名,兩人都排進了前3),在對于時間的認知上,竟然有著天壤之別!這是一件不得不令人感到驚訝的事情!
至于空間本身是不是實在的先存而不論,當然現在關于空間本身的認知,其實更傾向于愛因斯坦的結論。下面僅就時間本身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可以說時間不是物質,時間是用來衡量物體的運動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故而我們看不到時間,也無法聽到時間,但是我們卻可以用工具來測量物體運動的時間。
我們可以說物體運動變慢了,卻不能說時間本身變慢了。
狹義相對論所說的時間變慢了,其實是在說一個相對于我們高速運動的物體,這個物體內部物質的運動,相對于我們之前觀察的變慢了;同時在運動物體內部的人,用來測量時間的工具的運動變慢了而已。
在廣義相對論中,大質量天體周圍的任意不同點的時間同樣本身并無不同,所謂的時間快慢不同,只是處于此兩點的物體,一個物體內部的運動速率相對于另一個的內部的運動速率不同而已,而處于空間某一點的物體內部的人本身是感覺不到其自身內部的時間變快變慢的。
所以,并非是時間本身變慢了,而時間本身并沒有所謂變慢或者變快一說。時間本身并不是實在的,高速運動中的物體,其內部時間本身無所謂變快變慢,處于天體周圍某一空間位置的時間,同樣無所謂變快變慢,所以康德并沒有錯,只是人們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的時空含義解釋錯了,時間本身無所謂變快變慢,只是用來度量時間的工具本身的運動變快變慢了。
故而,正如康德所言,時間并非是客觀實在的,只是主體感知外在對象的先天直觀形式!自然界沒有時間,但主體在感知外在世界時,將外在對象納入了主體的時間先天直觀感知形式中,以某一個擁有固定運動周期的物體的運動作為衡量外部世界其他物體運動的工具,并將此擁有恒定運動周期的工具的無限循環過程當作了流逝的時間本身!
外部世界只有處于空間中的物質和物質在空間中運動,沒有時間!
物體的運動只能在主體的先天直觀時間形式中展開,而不是時間作為一個實在物,其本身在展開,也就是有的人所說的“在時間中前進,而不是時間在前進”
至于物體運動的快慢,四季的周期性輪替等并不能作為客觀世界存在時間的證據,它們只與用來標記客觀事物的運動的時間工具(比如時鐘)有關,也就是說這只是運動的物體與運動的物體之間的關聯,而與時間本身無關!
至于物理學中不可逆的熵增同樣與時間本身無關。
我們在說熵增時,同樣是將其納入時間中思考的,而不是由于感知到了熵增,才感知到了時間本身的客觀存在!將處于空間中的物體納入到時間這個先天直觀形式之中感知為因,感知到處于空間中的物體的熵增,從而產生了一種“時間”的流逝感為果。沒有時間這個先天直觀形式,照樣有熵增,只不過沒有了我們所感覺到的“時間”的流逝感而已!
熵增只是說明事物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并不能說明事物的變化是在時間中的,更不能說明時間本身是有方向的,當然也不能說明時間本身是真實存在的!
另外沒有將外物納入時間這個先天直觀形式中,我們所感知到的將是靜態的圖像,而不會感知到運動。只能意識到空間中物體狀態的靜態的差異(變化),卻無法將其意識成運動!
所以說客觀事物在變化,卻沒有在時間中變化!只是我們將在空間中變化的物體納入我們的時間先天直觀形式中,將其意識成了運動!這一點和芝諾的飛矢不動類似。不將物體納入時間這個先天直觀形式中,我們感知到的將是靜態的世界,有點跑遠了,回歸正題。
所以小球的運動變化并不會讓我們產生時間感,甚至可逆的循環運動同樣無法產生時間感,甚至不可逆的帶有方向性的熵增變化,也不能讓我們產生時間感,甚至主體自身熵增著的不可逆變化也不能讓我們產生時間感。
以上這些僅僅只是讓我們產生了意識的流動,這個流動的意識是時間先天直觀形式與變化著的客觀事物的耦合,只是說明物體的運動變化有方向性,而不能說有時間性,只有大量其他人類主體和自我同時熵增著的不可逆變化,才讓主體自身產生了有方向的流逝的時間感,它是一個帶有文化色彩的概念,它即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
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純粹哲學意義上的感知,僅僅是客觀事物不可逆的帶有方向性的運動變化而已,與時間本身無關,客觀世界只有空間中物質的運動及物體之間相對的運動,沒有時間!只有人類在自身的熵增中才有了流逝的時間感。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