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鐘,解決一個商業問題。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實戰篇。
我有個朋友,在購物中心里開特色餐廳。現在線下零售遇到挑戰,轉型開餐廳的越來越多,他的客流被稀釋了不少。為了吸引更多人來吃飯,送米飯,送水果,送優惠券,都試過了,但引流效果越來越差。怎樣才能用有效的優惠活動,吸引來更多的客人,怎么辦?
要解決這個“怎么辦”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這個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用戶到底對哪種優惠方式最喜歡,最感覺超過這個優惠本身的現金價值?也就是說,同樣優惠1元錢,怎么給,用戶才會感覺收到了3元、5元、甚至10元錢?這,你就需要理解一種叫做“迷戀小概率事件”的心理了。
概念:迷戀小概率事件
什么叫“迷戀小概率事件”?我舉個例子。
你買過彩票嗎?我今天想送你一樣小禮物。A,2元錢現金;B,一張花2元錢買的彩票。這張彩票中獎概率當然很小,但據說它的最高獎,已經到幾百萬元了。你選哪一樣?
什么?你要彩票?這就有意思了。為什么你不要2元的“確定收益”,卻要一張有可能“一無所獲”的彩票呢?
還記得我們在第3課講的“確定效應”嗎?同樣的預算,買一送一,還是抽獎?多數用戶不是都選擇了有“確定收益”的“買一送一”,而不愿冒風險去抽獎嗎?為什么一旦變成彩票,你們就做出截然相反的選擇,不選那確定的2元錢,而愿意冒風險了呢?
關于買彩票的行為,與“確定效應”之間的矛盾,很多人都做了研究。他們發現,在涉及“小概率事件”時,在合適的情況下(比如成本很低,只有2元錢),人們居然會從“確性效應”導致的厭惡風險者,反轉為偏好風險者,非常樂意賭一把。
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僥幸”心理所致。反正損失不大,可萬一真的中獎了呢?確定效應,反射效應,迷戀小概率事件,這三種心理,交織著左右了人類面臨“得失”時的復雜心理活動。
確實比較復雜,我來梳理一下:在損失的時候,因為“反射效應”,人們會偏好風險,愿意賭一把;在收益的時候,因為“確定效應”,人們會厭惡風險,選擇見好就收;但如果收益實在很小,人們又會“迷戀小概率事件”,心態會從厭惡風險,反轉為偏好風險,寧愿搏一把大獎金。
好的。那么,我這個朋友應該怎么辦?如果我是他的話,我可能會策劃一個“擲篩子免單”的活動。
吃完飯,你給一人送一瓶可樂?或者打個95折?顧客可能一點感覺都沒有。別送了,試著改個方式:所有顧客吃完飯,都可以充滿儀式感地擲一次篩子。擲出三個六的話,這頓飯免單。
擲出三個六,這頓飯免單,很有誘惑力。那擲出三個六的概率是多少呢?是1/6 x 1/6 x 1/6 = 1/216。1/216,算成打折的話,相當于995折,也就是千分之五。但是,因為“迷戀小概率事件”的心理,客戶會摩拳擦掌:試試,試試,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就是這種“迷戀小概率事件”的心理,導致你同樣優惠1元錢,用戶會有優惠了3元,5元,甚至10元錢一樣的獲得感。
運用:
那么,這種“迷戀小概率事件”的心理,還能解決哪些“怎么辦”的問題呢?
我是航空公司,用戶積攢了很多會員積分。對我們來說,會積累越來越多的兌現風險,所以很想用戶盡快把積分兌換掉,怎么辦?你可以試著做一些“積分抽獎”活動,讓用戶用99個積分,抽獎換取《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訂閱課程。會員可能忍不住會試試運氣,萬一呢?
我在淘寶上做電商,想吸引大家來關注我們的網店,怎么辦?你可以試著做一個“1元秒殺”的活動。上午10:00整,推出3只1元錢的iPhone手機。很多用戶可能會忍不住等到10點來秒殺,萬一呢?
今日得到:
最后,我們來小結一下。人的心理是極其復雜的。在損失的時候,會因為“反射效應”,偏好風險,想賭一把;在收益的時候,會因為“確定效應”,厭惡風險,見好就收;但如果收益實在很小,又會“迷戀小概率事件”,從厭惡風險,反轉為偏好風險,搏一把大獎金。
人性,有時就是這么糾結。這也讓洞察人性,變得困難、而充滿樂趣,更讓能夠洞察人性的人,充滿了商業機遇。
好了,今天的“怎么辦”,就回答到這里。買股票時,人的后悔有兩種,一種是“我猜對了上漲趨勢,但是沒買,錯過了賺錢機會”,另一種是“我買了,但把趨勢猜錯了,賠了錢”。按照今天講的原理,你覺得人們對哪一種會更后悔呢?
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與大家一起,過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