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思說財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最近聽了力-哥的《理財入門一課通》的課程,主要是對理財基本理論再進行一次梳理。在這11節課中,印象比較深刻是第四課如何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今天把力-哥課程的主要觀點總結一下,來探討一下如何實現財務自由的問題。
說到進行理財的目標,大部分人都會說理財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那么這里有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什么樣的生活是實現了財務自由,一個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對于財務自由的概念,一般的說法是,財務自由是指你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必須至少要等于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渴望達到的狀態。
李笑來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是,所謂個人財務自由,只得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是要求有足夠的財富支撐你未來的生活,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來過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理財的三個目標
實現財務自由是需要一個過程,因此一般來說個人理財有三個目標。
第一個是初級目標,是保證財務安全。
這個階段工資收入要高于支出,不能入不敷出。只要任務是積攢本金,為投資做準備。
任何一個想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先要把本金這個雪球不斷積累做大后,才有資本通過科學的方法把本金通過利滾利不段變大。
第二目標是中級目標,讓財富增長速度跑贏通貨膨脹率。
一般通脹率為5%,也就是理財收入至少要高于5%,才使你的資產不會不斷貶值。
這個階段是在本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學習投資理財,讓財富不斷增長。
第三個目標是終極目標,就是實現財務自由。
不同的家庭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家庭一年消費20萬,有400萬本金,每年收益率10%,扣除通貨膨脹率5%,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那么這個家庭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另一個家庭一年消費也是20萬,家庭有年租金收入6萬,剩余14萬,還差280萬本金,才能夠達到財務自由。
而如果有家庭一年消費5萬,,那只要有100萬本金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
二、實現財務自由的三個要素
實現財務自由一般有三個要素。
第一,已經積累的現有財富。
這個財富一般是目前已有的本金,比如前面提到的100萬、400萬等。有了這些本金才可以保障未來的生活。
第二,未來的投資報酬率。
有了本金,還需要通過投資,來獲得被動收入,至少要跑過通貨膨脹,不至于本金受到貶值,還要使財富不斷增值。
因此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將影響未來的財富增值速度,也會影響你的未來生活。
第三,對理想生活狀態的期望值。
就是你想要的財務自由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活。比如,如果你需要大的別墅、豪車、每年出游國外度假等,這樣的自由生活期望值很高,需要的財富就高。反之,需要的財富就低。
就想前面所說,有人有100萬,再有每年固定的被動收益10萬,就能滿足理想生活狀態期望值,就財務自由了。可能有些人需要至少500萬,甚至更多。
而且人們的期望值不是一直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眼界的提高,視野的擴大,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會逐步提高,因此實現財務自由的財富需要也會增高。
因此,目前的財務自由標準,不代表未來,因為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因此,對于實現財務自由的財富要素,要不斷做加法,努力增加財富,而對于生活期望值要素,要做減法,降低心理預期,這樣就能夠更快的實現財務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對生活期望值做減法,也符合目前極簡生活的方式。
三、實現財務自由的手段
要實現財務自由,需要不斷積累財富,增加被動收入。
1.啟動自我提升和投資理財的雙核復利效力。
像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的,要不斷的買入資產,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要關注你的事業。事業是圍繞能給你帶來收入的資產的構建;你的職業的核心是你的工資收入。
職業、事業是增加資產的重要手段。
對于職業核心是不斷提高工資收入,這里需要不斷自我提升的復利效應。
對于事業,大多數人是通過投資理財來不斷增加資產,這里需要的是投資理財的復利效應。
在時間管理中有“三八原則”。每個人在一天24小時中,基本上都是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8小時業余。
第一個8小時是工作時間,如何在工作總不斷提升自己是每一個人需要關注的事情。
積極主動、善于思考的人,是在工作時間有效率的工作,把自己看做自己的老板,在工作中不斷進步。
這些進步會隨著量變成為質變,個人能力和薪資水平會比那些整天混日子,不思進取的人高出很多倍。
因此,力-哥說,上班時間怎么做,決定你的當前的職業收入。
第二個8小時是休息時間,要認真休息,為第二天的工作學習養足精神,而不是像有些人把應該休息的時間用來娛樂。
第三個8小時是業余時間,業余時間怎么渡過,這第三個“8小時”直接決定了你比別人的“過人之處”。
這8小時是全部用來娛樂,還是用來學習提高自己,未來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
因此,力-哥說,業余時間做什么,決定你的未來財富。
每一個人需要自我提升和投資理財的雙核復利效力。
復利不僅用于財富的積累,還可以用在任何需要積累的事情上。李笑來在《七年就是一輩子》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都一樣,在智力上、知識上、經驗上,復利效應依然存在的。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上都會產生復利效應。
2.增加財富的主要手段。
對于每一個想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增加財富。這里不包括創業者。
第一是職業收入。這是基礎,在財務目標的初級階段,主要靠職業收入來積累本金。
第二是兼職收入。在職業收入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利用業余時間和自己的愛好與特長進行兼職,來快速積累財富。比如微商、寫作、兼職教師、兼職會計、翻譯等等,越是有技術含量的兼職,收入越高。因此在大學期間和初入職場,都需要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在職場上提升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兼職事業發揮作用。
第三是理財收入。越早學習理財越好,從財商的培養,到投資理財的實踐,貫穿整個人生,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就是理人生。
力-哥給理財下的定義是,理財是通過對現有和預期將來可能獲得個各種資源的整合管理,實現個人一生生命滿足感的最大化。
他說,理財不只是管理金錢,更是管理你的生活。
四、財務自由是一種幸福的生活狀態
很多人都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但是假如實現了財務自由,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卻很少有人考慮。
有的人認為有了錢就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給父母過上好的生活,給孩子上好的上學環境,自己可以環游世界,但是沒有思考你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想要什么。
我認為財務自由實際上是一種幸福的生活狀態。
泰勒在《幸福的方法》一書里用最精煉的八個字給出了我們尋求很久的什么是幸福的答案:“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我們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要幸福的生活,而實現財務自由是為了過上更幸福、更高品質的生活。
幸福生活是指不管我們有多少財富,我們在精神上是幸福的,雖然在初級目標階段,財富還不夠多,物質生活可能還比較清苦,但任然是積極向上快樂的生活。而隨著財務積累的不斷增加,在幸福生活的基礎上,生活品質會不斷提升,可以買高品質的商品,接受高質量的服務,實現周游世界的夢想等。
雖然為了實現財務自由需要積累更多的財富,但是我們不是為了錢而生活,而是為了幸福而生活。我們應該追求有價值的人生,而不是有價格的人生。
李笑來在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提到,財務自由是指通過金錢的原始積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不再為金錢打工。換句話說,金錢只是一個工具,自由才是最終目的。
雖然財富是衡量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標準,但幸福的生活始終在,而財務自由只是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更重要的是獲得財務自由的心態,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