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時寫的,偶然發現,莫名感動)
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也”。剛進入大學,一切都是新的,社團、團體操、飛信、動感地帶……,我應接不暇,不斷地分散我的精力。很快,大學的生活由短暫的興奮進入漫長的無聊。我找不到熟悉的可以靜下心來讀書的地方,找不到可以努力的美麗目標,找不到可以讓我緊張的壓力。有的只是一次次心靈的躁動,有的只是那種遙不可及或許現在不需考慮的目標。
我的路在何方?我一直在徘徊中前進,彷徨中探索。“莫不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志,當存高遠。”、“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腦海中不斷地涌現圣賢的智慧,但是卻開始懷疑自己。偶然一次機會,我聽了北大碩士研究生的公益講座。他說:“我們在大學其實要做的就是,如何填好能當我們未來幸福生活敲門磚的簡歷。”我仿佛知道了什么,假想我已經是一名本科畢業生……
我開始規劃我的大學路!我的大學生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改變自己的教育背景,也就是搞好學習。社會為我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面積廣大、師資雄厚、學生優秀的學習環境,我沒有理由去荒廢我的學業,甚至去揮霍大學時光。“大學不是象牙塔,大學生要比那些高考落榜的考生需要承受的歷史責任更重,需要付出的更多。”任重道遠,我需要用優秀的成績回報給社會。
提高自己做人的能力。我們雖然不再為高考用題海戰術,足不出戶,但是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勇氣打開自己的世界,去包容社會,融入社會。這方面我還亟待提高。因此大學的集體活動,我重在參與。大學的社團活動,我重在參與。大學的班級活動,我重在參與。我會以我的活力去感染周圍的人,我會自信的站在別人前面。讓自己變得陽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談闊論不是大學,嘩眾取寵不是大學。大學是學習的地方,更是踐行學習目的的地方。我愿意將我平時玩的其樂融融的假期用在實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在實習中了解自己,了解時代發展的趨勢,希望能在未來的工作競爭中成為弄潮兒。
我想這樣的大學之路,上帝也會由衷的滿意,我自己也充實地度過大學生活。我的大學,我的路。我的大學給了我一次在競爭中創造差距的機會,我愿意好好把握。走好它,我會在畢業時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