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小侄子今年六歲了,讀小學一年級。在這個家庭里面有著一些特殊的原因。小子的爸爸不在家,在遙遠的地方從事建筑的工作,沒有什么大的文化。他呢就跟爺爺奶奶媽媽住在小小的縣城里過生活,爺爺奶奶呢豆大的字不認識一籮筐,媽媽要上班,晚上很晚才下班。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在他的教育問題上就出現了分歧。但是雙方都沒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一天晚上,我發了個視頻過去問小子在干嗎?他回答說:“幺幺我在寫作業, ~(這是重慶方言)”,問他寫完了沒有,他說還有一題不會就放在那里了,等媽媽晚上回來后再做,因為他爺爺奶奶都不知道該怎么去做。我就心想現在還有點時間不如一起跟他完成作業就是了,于是就心血來潮的問了一下,什么樣的題目讀來聽聽看我能否幫你解釋解釋。小家伙就磕磕巴巴的讀起了生硬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還有好多字不認識。但是我大概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原文之意就是:一只狐貍餓了兩天去找東西吃,辛苦了半天都沒有找到。在下一秒狐貍看到一個葡萄藤上面掛了很多葡萄就信心滿滿的去摘,由于各種原因他沒有摘到葡萄就灰溜溜的走了,在走的過程中還想著:“哼,那葡萄不吃也罷,說不定酸的不得了。”這篇文章出的題目是狐貍沒有摘到葡萄想法是什么。
? ? 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個故事得到的感悟是“在你沒有吃到葡萄的時候說葡萄酸,那是經驗之談”。你沒有就沒有發言權,不能說他是酸的還是甜的。好多人亦是如此,人說是酸的就是酸的人說是甜的就是甜的,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看書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所看的書上的內容,那是別人的經驗,自己不加以實踐就傳播出去,實為空談。看別人的經驗再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真偽,那才是好的方法。如此堅持到底,便無所畏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