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讀李笑來老師這本書,觸動很大,甚至顛覆了自己以前的一些觀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瞬間的感悟如果不經過沉淀很快就會還給老師。做讀書筆記如下:
? ? ? 一、管理時間的本質是管理自己
? ? ? 讀完開篇的序言,這句話竟然像閃電一樣照進腦子里,是呀,以前自己怎么不覺得呢?不管什么場合,提起來順口就是“管理時間、時間管理”。記憶中列過計劃、寫過時間日志、每天六件事、每天三件事、按緊急重要劃分一遍、甚至是番茄鐘.......林林總總的方法看過很多、試過很多,結果卻也常常半途而廢。
? ? ? ? 目前最喜歡并且常年堅持做到、并且從中受益的習慣是:使用一本工作小秘書的日歷本(以前是自己畫格子),按年、月、周,把已經確定的大事記錄在相應的日期里,記錄下關鍵詞,時常翻看提醒,給自己養成的習慣是對時間節點很敏感,做事有提前量。
? ? ? ? 這次讀到李笑來老師的這句話,覺得看問題又深入了一層,關于時間管理的各種書或者言論,那些都是方法,是“術”,效果之所以不同,就是使用方法的人不同,所以一些看似很刻板的方法有的人就能成功,而大部分人用了還是沒有用!
? ? ? 我們對時間的流逝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提升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對自我的認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來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 ? ? ?因此,把注意力焦點放在自己的精進上,自己對時間的感知、對目標的渴望、對自我覺察能力的鍛煉,時間才更加有效。
? ? ? 二、感知時間
? ? ?我們常常會覺得還沒干點什么,怎么一上午就過去了?或者大人經常批評孩子磨磨蹭蹭浪費時間,“沒有一點時間概念!”
? ? ? ? 就我自己的體會而言,我也常常會覺得忙了一天看不到什么心里很有底氣的成果,那種郁悶真是憋屈!總是會被一些突發事情所打擾,各種人找你辦事、甚至各種會議、各種要求到點要交的表格數據等等,自己的計劃也時常會被打亂,再加上這兩三年微信的功能簡直要把人都綁在手機電腦上,忙碌變成了一種無法逃脫的焦慮。
? ? ? ?安靜地讀幾頁書,居然發現能從里找到共鳴。看到李笑來老師在書中列舉了兩種時間記錄的方法,大受啟發!一種是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獨創的“時間統計法”,被李笑來老師稱為“事件-時間日志”,并列舉了另一種方法是李敖老師所用的“事件日志法”,我自己也覺得我也曾經這么用過呀?有什么不對嗎?看完分析,我才發現人類思維的縝密程度!
? ? ? ? 按照李笑來老師的分析,“事件-時間日志”可以從中更精準的知道自己把時間究竟花在了哪里,會更直觀警示自己調整。是啊,這個結論并不復雜,可是我們卻常常湮沒在忙碌的表象里,我干了一堆事,我沒有偷偷看電影網購什么的,可是我的時間碎片化太多,我并沒有專注,而且常常無意識中把時間用在了原本不必要花太多時間的事情上,可怕的是,我常常只有事后才后知后覺,而且第二天依然如此!
? ? ? 書中還類比了記賬的方式和結果,對自己也很有啟發和警醒,其實簡單的事情自己根本沒有做到位,也沒有理解,做做樣子怎么可能真的有改變呢!
? ? ? 《奇特的一生》這本書里寫道,柳比歇夫通過長期的訓練,已經可以不需要借助鐘表就可以感受到時間的一切行動(能判出散步花了多長時間,并且幾乎是精準的)。這太令人震驚了!
? ? ? ?感知時間,一方面是讓自己更直觀看到自己的時間花費從而做出改變,另一方面,我認為更能訓練自己專注在當下的能力,讓自己靜下來,變得不那么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