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7月,走在農(nóng)場的小道,看見迎面走來的小孩,手上都會帶個雞屎藤編的手環(huán);回到農(nóng)場的小家,聞到撲面而來的清香,老媽正在廚房煮著雞屎藤。
中元節(jié)在老家,會有祭祀祖先的儀式,以懷念傳承祖先孝道,發(fā)揚客家人樂善好施的傳統(tǒng)。在海南,則是家家戶戶都會做雞屎藤,老人小孩都要吃雞屎藤,寓意健康平安,吉祥如意。
雞屎藤,已成了一種文化,一種風俗,一種情懷。
民以食為天,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美麗的故事。
01
清晨,我們還在入睡,老爸已伴著炊煙,提著籃子,到地里采摘霧氣騰騰的雞屎藤去了。講真,雞屎藤葉子用手搓爛后初聞,確實有一股雞屎味,但聞久一會,便會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02
老媽把雞屎藤葉子,一片片摘下,清水洗凈,用籃子裝好,濾干水備用。摘葉子的時間,開啟碎碎念模式:“以后要是自己做,萬不可摘錯,雞屎藤葉子是對生的,中間是莖,左右各一片,為橢圓形狀,前端是尖的,喜歡長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上,在研究所運勝哥胡椒地里就有,現(xiàn)在摘在人的多,已經(jīng)很難發(fā)現(xiàn)野生的了,有人家里都種上了,外面賣的,也有用鴨屎藤做的,我一看顏色就知道……”論干活認真,老媽絕對是家里第一,老爸第二。
03
12:30,老爸拎上雞屎藤,到碾米房碾碎后,混合上6斤新米粉、2斤糯米粉,裝入袋子,像完成重大任務似的笑瞇瞇的回來了。老媽呢,接手后定會第一時間打開,聞聞味道,看看成色,臨了叨一句“也不舍得多搞一點,都不夠孩子們帶的了”,老爸呢,則會聲音大大的反擊“是你讓我搞這么多的,現(xiàn)在又怪我咯”。這時候,我們只負責聽就好。
04
叨叨的同時,老媽已將新鮮的帶有溫度的雞屎藤面粉倒入大碗中,倒入適量水,開始和面,邊和也不忘叨叨“和面非常重要,和得越久,就越結實,粑仔才越有嚼勁”,和成面團后,親身示范,搓成小丸子。口口相傳,面面相授,大抵如是。
05
老媽洗好姜、切片,鍋里盛入水,再放入一塊紅糖,水燒開后,放入雞屎藤丸子,不停攪拌,待水再次沸騰后,再過分把鐘,老媽便開始盛出來,均勻分好,一字排開,一家人便開吃咯。原始的食物,歡快的笑聲,充滿了整個廚房。
作為特色小吃,雞屎藤具有消食、清熱、解毒、去濕、活血、止痛的功能。《本草綱目拾遺》:“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也是上好的滋補品。
雞屎藤,它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一年所剩時間不多,有未完成的計劃得抓緊實施;它是一種期盼,我們這些小鳥,不管身在何處,到了時節(jié),便要飛回集合;它是一種儀式,讓我們在路上開車時,總是小心翼翼,心存畏懼,心懷感激。
雞屎藤,熱氣騰騰的牽掛的味道。
雞屎藤,勤勞賢惠的媽媽的味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