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
為了拿出有說服力的分析性報告,在選擇最有效的組織策略之前,要考慮你的受眾的可能反應。持接受態度的受眾。當你估計你的受眾會表示贊同時,采用能夠把重心放在結論和對策建議上的結構(直接方式)。對持懷疑態度的受眾。當你估計你的受眾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有敵意時,采用能夠把重心放在支撐你的結論和對策建議的理論依據上的結構(間接方式)。
(要根據受眾可能的反應來決定結構是直接方式還是間接方式。)
I?拆書家講解引導
表達的時候,應該先說事實,還是先說觀點? 在向領導匯報或跟人講道理的時候,是開門見山好,還是娓娓道來好?
二者的區別在于,是結論先行還是觀點先行,然后適當舉例(直接方式),還是從事實與論據切入,最后引入自己的觀點(間接方式)。
多數人會依照自己的性格和習慣來決定表達的順序;性子急的就開門見山亮觀點;性子慢的,就水到渠成慢慢講。
還有些人說,不應該依據自己的性格,應該依據受眾的性格;如果領導性子急,就開門見山亮出觀點,否則就娓娓道來。
強調一下,間接方式的表達,要求在開頭的時候受眾根本聽不出你的觀點是什么。等你亮出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跟著你的思路走了很遠了。
A1:
? ? ? ? 10天前,我去參加了一次小的辯論賽,這次辯論賽是當場給了十幾個作為領導者可能需要具有的能力然后讓兩個組選最重要的能力和最不重要的能力。在討論階段,我們先經過組內的討論分析后得出了組內的一致答案,然后再進行辯論。
? ? ? ? 我們組當時選的最不重要的能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而對方組當時選擇的最不重要的能力是“威嚴感”。辯論的過程中,我們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攻擊對方觀點不足的地方,而對自己觀點并沒有給出足夠的支撐,導致最后兩方都沒有被對方說服,反而爭得面紅耳赤。比如對于對方的“威嚴感”,我當時問對方,萬一我吃硬不吃軟怎么辦?對于我們的“化解矛盾的能力”,對方問我們,萬一我直接領導的人出現矛盾怎么辦?
? ? ? ? 當我們面對對方不支持的觀點時,更多精力應放在給自己觀點提供支撐上。
A2:
目標:爭辯先說自己觀點的支撐
行動:接下來半個月至少兩次在與別人討論問題時,先拋出支撐自己觀點的內容,然后再說結論,最后看別人被說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