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戴文子
最近在讀什么書?
《環界》。
談到日本類型文學,大部分國內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以東野圭吾為首的推理小說。但事實上,日本的科幻小說也是不逞多讓,科幻作家數量之多亦浩若繁星。從早期發軔的星新一、小松左京、筒井康隆,到中堅力量的神林長平、瀨名秀明、山本弘,以及風頭正勁的宮內悠介、藤井太洋、長谷敏司等,每一代都不乏大家與名作。其中,由鈴木光司創作的《環界》一經出版便好評如潮,迅速登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第一部《鈴》單冊銷售累計超過280萬冊,系列總銷售更是達到830萬冊的天文數字。
但真正讓這部小說「走出國門」、贏得「國際聲譽」,甚至造成「病毒式傳播」的原因,并非得益于各國翻譯作品的引介,而是由其改變而成的系列電影。該影片可謂「家喻戶曉」,儼然成為其所屬類型片中繞不開的經典作品。它曾給無數觀眾帶去永生難忘的心理陰影,甚至成為「恐怖片」的代名詞,仿佛只要說出它的片名,就足以令人惡心嘔吐、毛骨悚然。
沒錯,我說的就是《午夜兇鈴》。
文藝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往往是把雙刃劍,它能為原著帶來名氣,卻不能保證是美名還是罵名。絕大多數情況下,影視化的那一刻就已經毀了原著小說,這種案例俯拾皆是,鈴木光司的《環界》四部曲不幸恰在其列。
由于電影過分渲染小說中的恐怖因素,使一身慘白、披頭散發的貞子從電視機里緩慢爬出的形象,成為很多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從此以后,自是談貞子而色變,望原著而卻步。但是,剝離掉這些無謂的商業噱頭,原著小說本身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幻懸疑作品,融科學與極度想象于一體。作者鈴木光司以異于常人的構思與匪夷所思的想象而著稱,擅長心理描寫和挖掘內心潛藏的孤獨,探討人類在科技文明中的迷失與重生。讀者不能因為作者擅長營造氛圍,就以偏概全、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部驚悚恐怖小說,這實在有失公允。
讀完其第一部《鈴》之后,我可以很負責地講,《環界》只是一部披著恐怖的外衣,用懸疑驚悚的筆調寫下的科幻預言小說。而這,才是打開「午夜兇鈴」的正確方式。
那么,原著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我們不妨假設出現以下場景:如果有一天,你在無意之間碰到一盤神秘的錄像帶,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播放。錄像帶的內容以毫無劇情可言的現實與抽象畫面交替進行。正當你煩躁難耐、惶恐不安地想要退出時,屏幕上突然顯現出一行字:看到這里,你必將在七天以后突發身亡,除非......啪!影片戛然而止,之后的內容不知被誰洗掉了。
你會作何感想?是否選擇相信?又該如何處置?
這便是鈴木光司給主人公與每一個讀者拋出的問題。
然后我們便可以在作者細膩而精準的筆觸下,看著主人公在七天之內的絕望情緒被娓娓道來。進而不由得聯想到自己——如果看到錄像帶的是我,應該怎么辦?
我們可以想象出那種境地,那種七天七夜的煎熬,如置身修羅地獄一般,仿佛被一錘定音的死刑犯,等待那終會到來的宣判結果。
是死,還是活?如果是活,將是怎樣的自我救贖?如果是死,結局又該如何地面對?
這是一種不思則以、一想必然毛骨悚然的感覺。這種恐懼感并不是來自于尚未可知的神秘之物,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平凡物品。它有可能是一臺電視機、一張大衣柜、一個馬桶圈,自然也可能是一盒錄像帶。
作者借此成功地營造出一種氣氛。這種氣氛不僅僅局限于個別事物或場景,而是在整部小說中貫穿始終、一氣呵成。將讀者和主人公一同放在絕望的跑道上,不跑完最后一圈,不翻到最后一頁,決不罷休。
至于說結果,其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救贖的過程中,究竟是繼續秉持信念、還是陷入無端猜疑。恐怖未知的黑暗、深入骨髓的孤獨,靈魂被放在火焰上炙烤,人性的善與惡都在一瞬間暴露無遺。艱難的不是破解真相,而是真相大白之后你該何去何從。
鈴木光司拋出了一個問題,臨近結尾處,又留下一個更大的問題。至于說小說最后的反轉,與其說是意外,不如說是作者為下一部而埋下的伏筆。整部作品展露的世界觀初見端倪,而第一部才只是故事的開端,鈴木光司把真正的精華留在了后面,也就是《環界》系列的后三部作品,想來也很是讓讀者期待。
環(Ring),既是該部作品的名稱,也是小說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可以說是作者安插的一個十分巧妙的文字游戲。從表面意思來看,「環」指代故事中的「環狀病毒」,即鈴病毒(ring);從象征意義來看,如滿月一般的一圈圓環,正是貞子在井底觀天所看到的世界。環,一條封閉的線段,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可以無限循環,可以永遠延伸。它象征著永恒的生命、強大的意志、以及復活的希望。環,正好給予這個開放式結構的故事,一個完美的落筆點。
如此意蘊豐富的「環」,最初竟然在引進國內時被直接套用電影《午夜兇鈴》的名字,竟然還以「著名恐怖電影原作」為噱頭來推銷,其普及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這個黑鍋,原著自然不背,電影也不能背。要怪只能怪翻譯者腦殘抽風,造就了這一起翻譯史上令人啼笑皆非的冤假錯案。
Ring,在英文中既能指代「環狀物」,也有「鈴鐺」的含義。如此低級的翻譯錯誤,但凡看過一眼原著劇情就可輕松規避,真不知當時的翻譯究竟是吃錯了藥還是腦子進水。只能感謝該譯者沒翻譯成「指環王」,否則另一部西方奇幻巨著在引進國內時該是怎樣一副尷尬場面。
最后再吐槽一點,人之一生,妄想精通每一門語言無異于癡人說夢。作為一名普通讀者,若想閱讀其他民族、國家的優秀作品,自然需要借助翻譯的力量。對譯本質量的好壞,讀者哪怕再挑剔都不為過。這是每一位讀者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權利,也是每一位翻譯工作者應當堅持的底線。
所謂翻譯的「信達雅」,也要建立在尊重原作者意愿的基礎之上。依我來看,與其翻得意蘊盡失,不如索性不譯,而是在原文處簡單標注,讀者自會理解譯者的良苦用心。以這套「午夜兇鈴」來說,直接保留英文原名「The Ring」反倒更為妥帖。當然,經過「洗白」之后的新譯名「環界」也是妙趣無窮。
所以,煩請部分譯者注意:現在的讀者都不是文盲白癡,如果您繼續任性妄為、簡單粗暴地隨意發揮,那簡直就和強奸之后還辯白自己帶套的無恥流氓別無二致。
是為讀書筆記。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來自書后感:孤燈夜讀
戴文子何許人?山寨理工男,正宗偽文青,用卑微的筆尖對抗整個世界。如果喜歡,歡迎點贊轉發,并猛戳我的主頁:戴文子
本文已在版權印備案,如需轉載請訪問版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