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學習,為愛成長”大V聽課學習轉化分享:今天聽蔡朝陽的《與焦慮和平共處》。在好多天以前,看到蔡老師這節課的預告的時候,我就一直很期待,終于上線了,今天迫不及待聽了下,感觸很深。
分享幾個觀點:一、焦慮將始終伴隨我們,一旦身為父母,就將與焦慮相伴;
二、適當的焦慮可以激發動力,但要區分好不足以焦慮和過慮;
三、焦慮的根源來自于個人的千方百計,包含自覺和不自覺的,要解決生活中難以接受的事和生存的既定事實。
四、焦慮分父母的自我焦慮和孩子帶來的焦慮兩方面。其中父母的焦慮要自己克服,不要帶到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當心情不好,但要面對孩子時,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換人,換其他撫養人帶孩子;二是跟孩子說實話,表達情緒但說明不是孩子的問題。五、育兒焦慮,應對方法就是做事,解決問題。
著重分享,如何與育兒焦慮和平共處。
焦慮一:競技心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把人生看成一個秀場,秀出自己的美就好,中國的父母不是在解決焦慮而是在加深焦慮(報培訓班等)。
焦慮二:等級心態,孩子必須出人頭地,就是能否接受孩子平凡的問題,孩子的價值并取決于成績。
焦慮三:補償心態,完成爹媽未盡的理想。
焦慮四:攀比心態,有一種娃,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是自我焦慮的投射。
五:控制心態,你是我的附屬品,這是焦慮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即控制欲。
所以要與這些焦慮和平共處的原則是:一,真實的生活,展現真實的自我;二,全然的接納孩子。
我聽課前和聽課時,我一直在想,為什么我這么關注這節課,不錯,我有焦慮,各種焦慮,而我又急切的想緩解我的焦慮,我想知道方法。有些道理誰都懂,但從別人的嘴里說出來,就感覺不一樣。說到育兒焦慮,想到前段時間很瘋狂的小升初事件,蔡老師說的五點育兒焦慮我都有,我想,我們都在說愛孩子,卻沒有全然的接納孩子,真心接納了孩子就不會有各種焦慮,當然,聽了蔡老師的課,我愿意接受焦慮,只有平和的面對它,我才能與他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