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蘭克林,美國最偉大的發明家、外交官、科學家、作家、商務策劃。但他最偉大的發明是他自己。在他8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堅持學習和自我提高,認真塑造自己的角色,努力向公眾展示,為后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沃爾特《富蘭克林傳》
第一周踐行時間:20180910——20180916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富蘭克林品德踐行,第二次開始“節制”品德踐行。
和第一次比起來,我輕車熟路了很多。不過內容還是一樣的,主要是不要吃雞爪喝可樂。
這一周我在踐行什么?
【踐行結果】(很驚喜)
其實我對自己的踐行結果設定了三重目標線:
1單純的不點單雞爪不喝可樂
2?心理層面上解除食物依賴:一旦焦慮、想嘉獎自己的時候,就會通過咀嚼來獲取快樂。這種獲取快樂的方式不健康,我應該建立新的經驗來替代它。通過不點單,來斬斷刺激-反射行動的反射鏈條。
3真正意義上的節制。不僅來對食物、也包括衣食住行、對他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在我的設定里,這一次踐行,我只要能做到第一條就滿足了。第二條能做到更好。
比起5月份那次踐行,這次的情況明顯非常好。
我不僅沒有點單、在同事送零食到我手邊的時候拒絕了,還控制了對咀嚼食物的依賴。雖然也有過“喝點什么”來獲取快樂及吃得太飽的時候。但總體很滿意。
節制踐行的今昔對照
1獵奇心:公司附近新出現了智能福店,我每次都會進去逛一下看看有什么新鮮的……食物。所以我還是對食物有好奇心的。但是并沒有導致我洶涌的娛樂性飲食。我想可能是心態的變化。
2我沒有再頻繁的去咖啡廳寫note了,對我來說,現在在座位上已經能夠不焦躁了。
3我已經沒有很經常想點單食物了,有時候想起來,過一會又忘記了。也不覺得難熬。
4我不再感受到自己的焦慮。或許是我這次踐行結果較為穩定的原因。我不確定如果我再次經歷焦慮是否會大吃特吃……畢竟在我最焦慮的8月份,我當時是每天都在吃鴨脖雞爪雞排雞翅……
以下是我去年寫下的復盤自問:
1好奇心真的應該保留嗎 ?對食物的好奇心究竟給我帶來了益處還是損益呢?
2當我去咖啡廳寫note的時候,我應該點什么呢?比起點什么,或許我的心態更重要。
3每當我很渴望食物堵住我的焦慮時。只要我能熬過最難熬的那10分鐘,就不會再惦記了。
4我想我是把雞爪等“咀嚼”性的零食,當成對自己的犒賞、對自己委屈的補償和隱秘的放縱快樂的象征。
5我的飲食自制力完全依賴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慮。當焦慮感受突破我的承受范圍,我就開始尋求飲食的介入。食物對我來說代表“自我修復”“充能”“我的鎧甲”。或許我應該好好審視一下我是不是給自己安排太多東西,太急于求成了。或者回避一些問題太久了。
6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在親友同學的聚會中保持對食物的自制。
7似乎當我的食物被意外占有、遺忘、損失的時候,會觸發我的一些創傷,讓我發泄式的吃東西。
8我的飲食自制力完全依賴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焦慮
通過兩次踐行的對比,我的一些感想:
通過這兩次心態差異下同一個行動的記錄對比。我確認了一個結論:我的飲食自制力完全依賴于我到底能承受多少焦慮。
邏輯是這樣的:
如果一只狗兒聽到鈴鐺就能吃到好吃的東西,日久天長,只要聽到鈴鐺它就會流口水。
如果我一感到焦慮,就通過吃東西的方式來填補自己,讓自己好受一點。日久天長,我只要焦慮就會立刻在味蕾上想起食物的味道,并迫切的需要這種食物來填補我的內心。無關乎我餓不餓、吃了健康不健康、會不會胖……換言之,我的意志力將無法對抗我的條件反射。最終我會失去對自己的控制。
對此,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1解決我的焦慮——讓自己超越焦慮。在心流理論上,技能無法匹配挑戰的時候就會焦慮,這個時候要么抬升自己的技能,要么降低我的挑戰難度。
2截斷我的反射鏈條:一焦慮,就吃。這是我現在的鏈條。我需要打破它,方法就是 在中間增加一個環節或者直接尋求其他解決方式。例如:焦慮的時候,我可以選擇喝咖啡、找個有智慧的人聊天、在得到看一節15分鐘左右的文章內容并簡單筆記、什么都不做——只繪畫卡片,同時與心里的焦慮共處,去描摹它。并收集起來給我的咨詢師看。
關于節制美德的反思
1. 這個品德既然這么重要,那它意味著什么?
我從來沒有想過,食不過量也是一件值得終身踐行的品德。直到我第一次開始踐行,我想起了我曾聽說過一些注意入口的食物、注意不要消遣食物的忠告。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習以為常又被我們忽略的基本功能:進食。我們對它的了解并不多,對它的尊重也不夠。
我想,尊重自己的飲食也是尊重我們的身體,尊重自然的創造。是我們的謙卑和愛的一種方式。
這個部分我沿用了第一次踐行的文字。
2. 如果我堅守這個品德的話,有什么事情是我絕對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
我必須做的:我必須知道自己很重要。即使我正處于焦慮中,狀態很差, 我也很重要。我不應該為了其他人的需要(比如任務完成了沒有)而逼迫自己緩解狀況,提升狀態,強行完成任務。
這就好像運動員為了達成其他人的期望,就去用損害身體的興奮劑,通過短暫的提高成績及長期的損害身體為代價,來強行將自己拉高到他人的期望線。
不值得。因為我重要,所以不值得自我傷害。
3. 在我堅守這個品德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阻力:我第一次踐行的時候,寫下的阻力是周圍人對我包容太多,所以我才膽大妄為。
這一次,我覺得是我對自己不夠尊重,所以我不尊重我的味覺和我的胃。
如何克服:我必須再一次感謝心理咨詢的過程帶給我的能量。我更加確信自己很重要,我要好好對待自己。這種信念支持我放棄自我傷害的選項。
4. 在我堅守這個品德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么?
我上一次是這樣寫的:
1:我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善于自制。
2我的焦慮水平沒有自己想得那么健康。
3我對自己的身體并沒有足夠的愛和尊重。
這一次,我對自己的自制力期待沒那么高了,也知道自己的焦慮水平并不健康,我也知道自己對自己的尊重不夠。整體上,我比之前一次更加靠近和接受真實的自己。這種接受和理解,讓我的焦慮水平明顯正常多了。
所以這次我學到的是:放下對自己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接納自己本身的樣子就是最好的自己。
同時,人們相信的自制力神話是錯誤的——只要自制力夠好,什么都能做到。這是不可能的。接納自己自制力確實不好,允許自己不夠好,然后再往前走。
5. 在長期堅守這個品德的過程中,我吃了哪些虧,得了哪些便宜,總體上的得失如何?
上一次我寫道:我還沒有長期踐行的經驗,目前為止大約是10天。吃虧是我減少了很多口欲上的體驗,但是更多了一些清醒。我個人覺得是值得長期踐行的。希望我最終形成對食物的審慎態度,尊重所有的食物,并影響我周圍的人。
這一次,我踐行了7天。吃虧是我吃得不太健康,委屈了我的身體。得到的便宜是便宜了我的口腹之欲。總體上我覺得身體吃虧了。我應該少讓口腹之欲占便宜的~
其他感受
兩次踐行進行對比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實在是非常開心。
這一次踐行,我更有條理而且更加熟練了。我整理了表格、在文檔里做了完整記錄。每天都按時打卡了。踐行結果也基本接近目標。非常開心。
百日目標的本周踐行:
我這次的百日目標是轉寫《青鳥》。聽起來很厲害,其實就是把帶有翻譯腔的文字版本用自己理解和自己的語言重新寫一遍。當然這是沒有版權的,只是自己為了提升文字表達能力而做的練習罷了。
這篇文章2萬字。在我羅里吧嗦的轉了1\3的時候,居然還有3萬字……感覺硬生生被我加了一萬字進去,也是很厲害……
我計算了一下自己的速度是30分鐘500字。在這周的后面幾天不知道為什么寫著寫著就寫了半小時,意猶未盡的寫了3千字4千字的……
導致時間花費太多,反而耽誤了正事……
我覺得我還是很喜歡文字創造的。哈哈哈哈。
數據總結:本周百日目標完成11343字。比預定的5×500多了幾倍。超額完成。
下一周美德踐行計劃
下周主題:慎言——言則于人于己有益,不做無畏閑聊。
目標:
在踐行的一周里,關注自己許下的每一個諾言。如果許下了就要做到,否則就不輕易許下承諾。
行動計劃:
每天關注自己發出的言論(面對面的語言、電話、微信等手機上的言辭)每天下午打卡的時候回顧前24小時里是否有輕易的承諾。
有的話就記錄承諾的內容、對象。并描述一下當時是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并規劃何時完成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