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奎吾的作品,之前最喜歡的是《白夜行》。現在讀完的這本《虛無的十字架》,據說是繼《白夜行》之后最刺痛人心的作品。說實話,“刺痛人心”我倒沒有感覺到,但在這部作品中,東野奎吾探討了一個頗具現實意義的問題,所謂的罪與罰的本質究竟為何,個人認為,這才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圍繞著幾樁命案展開了對日本司法制度的詰問和考量。十多年前,男主人公中原道正的愛女被人殺害,這件事不僅使他與妻子在余生中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痛苦,更使得他們為了忘卻這痛苦而選擇離婚。原本以為,兩人各自過各自的生活,應該會使人生有所起色吧,可不幸的是,道正的前妻又因為牽涉到一件21年前的人命案而成為犧牲品。
當然,這個故事情節讀來已不覺新鮮,但我認為本書最大的亮點并不在此,而在于對司法制度以及復雜人性的思考。當殺害道正女兒的兇手終于被宣判死刑后,看似是惡人有惡報,但如果殺人兇手根本沒有發自內心的進行懺悔,那么即便剝奪了兇犯的生命,死去的孩子也不會再回到世間,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在本書的后半部分,對刑罰的詰問則以更為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已經查明事實真相的中原道正來到仁科史也家中,他是來勸說仁科和當年的初戀就親手殺害剛出生的嬰兒一事前去向警方自首的。但中原并沒有成功。仁科的妻子花惠認為,即便當年仁科由于年少無知,一時沖動與初戀有了孩子并奪走孩子性命,但仁科卻背負著心靈的十字架不停地對過去的罪行進行彌補,作為兒科醫生,他拯救了許多小生命,更是花惠母子的救命恩人。對于有罪行的人,是把他們直接關進監獄,還是讓他們帶著懺悔的心在社會中為過去的錯誤進行彌補,到底哪一種才是真正的贖罪,便成為本書所討論問題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