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西經同事介紹認識了一位聽起來不錯的男生。
一開始兩人聊的還算不錯,言語間也蠻實誠。見了一面,雖然對方身高顏值偏低,不過其他表現還過得去。
沒有顏值的男人,能爭取做個暖男也是可以的。
小西自身條件還不錯,但快奔三了,在婚姻大事上有了危機感。彼此印象不錯,覺得有發展空間,她便降低了很多標準,他不善言談,沒事,慢慢交流;他不夠細心,沒事,慢慢培養。
但是感情這東西,該怎么培養呢?
那種似乎可以進一步發展,可就是邁不出去的感覺。
他們不咸不淡的交往著,見面吃飯看電影,每天微信上聊天道早晚安,但對方就是沒有進一步的表示。敵不動,我不動,只能這么耗著。
但工作遇上不順心了,他從來不會多關心幾句;家人身體不適住院了,他也沒有問候更別說來探望。聊天的內容總是無關緊要,沒有實質性的東西。
她不知道對方是內向不善于表達,還是根本不在意她。
后來她干脆冷淡了對方幾天,他就問了一句:最近很忙嗎?
她說是,有點忙。
然后接下來他就再無音訊。
小西突然明白,原來他并沒有多喜歡自己,只是湊合而已。
努力聯系了3個月,見了好幾次面,最后,不了了之。
小西有點慶幸,幸虧沒繼續下去,不然也是浪費時間。
那種勉強將就的婚姻,絕不是她想要的。
雖然別人都說感情婚后可以培養,但在婚前就冷冷淡淡,婚后又會有多少熱情?
2
身邊有不少大齡青年,在年齡和家人的雙重催促下,還沒來得及好好培養感情,就潦草地結了婚。婚后才發現彼此不合適,或者說,有夫妻之實,卻無夫妻之情。愛情為何物,是很多年前很遙遠的東西了,這輩子都遇不到了。
也有些人對婚姻抱著很功利的態度,看經濟條件,看發展前景,卻忘了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對方,彼此真的合適?
但沒有感情的婚姻僅僅靠一種責任來維系是很危險的,沒有愛,責任將變得相當脆弱。
也有的人看多了別人婚姻的狗血劇,不再相信愛情和婚姻。
心理學上說,我們的大腦具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結構,就是發現問題,關注負面的東西,這叫做“負面偏好”。這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處于生存的需求而逐漸形成的。它有助于生存,但不利于幸福。
除非你特立獨行打算一輩子單身,否則總是要進入圍城的。與其一邊尋找一邊質疑,還不如放開懷抱去相信。
3
朋友說她認識的一位博士生理科男說:婚姻就是兩個寂寞的人找個人取暖搭伙過日子,什么愛情啊都是虛的,婚姻里根本沒什么愛情可言。
我聽到這個論斷,第一反應就是,這位博士肯定是單身狗吧?而且,他可能連戀愛都沒有談過。
碰不到愛情的人,總是心如死灰,完全質疑愛情的存在,更別說相信婚姻里的愛情了。
不同于他的觀點,我更傾向于認為,婚姻是人們對愛對幸福的原始渴求。
單身狗的時候,渴望溫暖渴望關懷渴望依偎,這都是人內心對于幸福的依賴。
跟一個人在一起后,心里有了滿足和依靠,情感有了寄托,才萌生一種想要相守一生的想法。
因為相信婚姻,能把這種幸福感延續。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臨床導師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博士說:
我們的社交大腦從出生開始,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尋找愛。小嬰兒的第一個任務是獲得別人的愛,只要有了愛,所有的其他需求——食物、衣服、住所、愛撫就都滿足了。
而且我們對愛的需求并沒有因為長大而淡漠,它就像食物與空氣一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質。
4
我不贊成沒有感情就結婚,雖然也不能保證為愛結婚就沒有任何風險了。
但婚姻需要愛情,至少需要有相互喜歡的感情,才能把兩個人的心結合在一起,為一個家庭共同努力。
也像是找到一個盟友,共同進退。而維系盟友關系的,是愛、信任與陪伴。
那種細水長流相濡以沫,在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中也能開出花來的婚姻,并不是傳說。
關鍵是,你要有一顆相信的心,相信愛,相信婚姻,相信另一半,也相信自己可以堅守。
周國平說,幸福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要靠人生覺悟來開發。
所以每個人都有開發幸福的可能,不要在還沒遇到的時候就早早給它下了否決的定義。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記得點贊哦!你的點贊和關注,是我持續寫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