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我來到久慕的堂安古寨,古寨以層層梯田和漴漴清泉聞名,而且離肇興侗寨僅八公里,是徒步愛好者的首選。據說一路旖旎風光,青青麥田,層層梯田和山間裊裊炊煙會令徒步者心曠神怡,盡享徒步之樂。
我懷著探尋一座古寨的心意,急不可耐地驅車前往。一路都見徒步者邊走邊欣賞沿路的風景,或佇立或拍照或緩緩在青山間悠游,有點后悔沒有加入徒步者的行列。
我打開車窗,任山林的風卷進來,帶著山野的清爽氣息。
剛踏入寨門,迎面撞見正大興土木的新屋,四周一片狼藉。旁邊是古宅,因年代久遠,又受新房建筑影響,蒙塵深厚,更顯頹廢,與我在鎮遠所見維護良好的老宅相比,它如同喘息的老嫗,已載不動歲月的風塵。
我不忍見到尚處于水泥鋼筋階段的新房,更不忍見到古宅受到的侵蝕,疾步穿過寨門向山上走去。
侗寨都是依山而建,或背靠青山或跨越溪水,穩穩地佇立著。隨處可遇的泉水從高處嘩嘩留下來,我看見有古老的竹筒引水,一節節接下去,清亮的泉水隨手接一捧,沁人心脾地涼爽。
往上走,遇見一個侗寨小姑娘,提著水桶到泉水邊取水,見到她大踏步走過,服飾也很現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深山的寨子也逐漸開放。寨門口的旅游車上下來的基本都是廣東人,因為自從開通了高鐵,來這邊僅需三個小時。所以離堂安八公里的肇興侗寨做生意開客棧的很多都是廣東人,帶來了生意經和新思維。
堂安并不大,十多分鐘就可以到山頂,站在高處,眼前頓時開闊,氣勢如虹的云和古老的梯田令我驚嘆。同行的本地司機告訴我,這兒的梯田是南宋時期就開墾了,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他小時候問爺爺,梯田從什么時候有的,他爺爺也搖搖頭告訴他與生俱來。
我看著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只要能開墾的地方,都被勤勞的祖先開荒耕種過,可以想象最先來到這里的古人是如何揮灑汗水開辟家園,如何在山間引吭高歌豪情萬丈,層層梯田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是一部先人勤勞勇敢的開荒史。
望不盡的梯田令我們一行人在感嘆中下山,途中遇到一位擔著茅草的寨民,如履平地在山路上行走,一會功夫就不見了身影。我循著遺留的青草氣息跟上去。
轉了幾個彎依舊不見他的蹤影,估計他已經到山下了,我只好悻悻地在一旁的木屋休息,抬頭發現這座木屋的屋頂都是用半截竹筒做成,我好奇地問正打掃的姑娘,她說,這是風鈴。
屋頂風鈴,我一邊坐等風來一邊想這是誰發明的。我知道侗族大歌是侗寨三寶之一,他們在勞作空閑放歌山野,合聲優美如清泉,被外國人比喻如在夢的邊緣起舞,令人沉醉。
可惜等了良久,風不來,我不得不戀戀不舍地下山。
在寨門口,我回望依山的吊腳樓,漴漴的清泉,還有在泉水嬉戲的孩童,真希望堂安能永遠保留它最初的感覺,讓古寨古宅在青山間安享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