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討論故事結構的一些要素。序幕,是由劇本開始前發生的故事構成,也稱為背景。背景,包括造成主角缺陷的事件,他的自我評價以及故事開頭時他最初的心理狀態。這一點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他使主角的缺陷合情合理,有助于作者判斷主角需要怎么樣才能克服那個缺陷。
起因:首先是指造成主角培養或接受其缺陷的一系列事件,發生在主角被卷入某種環境的時候。
原始環境:是指主角被卷入的環境。戰爭,虐待,婚姻,離婚,喪偶,名聲在外,聲名狼藉……
最初的挑戰:主角被要求或命令接受的挑戰,無論是否做好準備,他都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最初決定性的決策和原始的自我定位:是指主角回應最初的挑戰時做出的決定。作為決定的結果,主角會以某種方式對自己定位,把自己界定為失敗者或勝利者。
最初的情緒狀態:是指由最初的決策和定位引起的主角的情緒狀態,比如憤怒,仇恨,恐懼,羞愧等。
性格缺陷:是情緒狀態的公開表達,主角會將仇恨深藏內心,任由其吞噬自己嗎?抑或,主角將情緒宣泄出來,變成一個恐怖主義者或謀殺犯?或者僅僅成為一個受仇恨驅使,為獲得成功,不惜犧牲他人自私自利惹人討厭的家伙?
背景故事由引出故事開頭的諸多事件組成,文本的開頭,是主角生活中那個被我們開始關注的時間點。
比如在電影《斷背山》中,盡管影片開頭并沒有介紹人物背景,但是觀眾很快就了解了恩尼斯的童年。恩尼斯在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嚴重的美國南部長大,他對社會觀念一清二楚: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變態,應該被殺掉。恩尼斯最初的挑戰是找路子謀生,同時忠于自我。他成功的生存下來,卻迷失了內心,喪失了勇氣。
他做出的決定,或者稱為最初決定性的決策,是隱藏他真實的自我。他的自我界定是——如前所述,一個不受歡迎的變態應該被殺掉。最初的情緒狀態是恐懼——害怕被發現,害怕像童年時看到的那個男同性戀者一樣被殺掉。
恩尼斯的缺陷是,他無法對杰克作出承諾,他甚至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由于這部影片是一部悲劇,恩尼斯無法克服他的恐懼,他拒絕了與杰克一起在他們自己的牧場生活的提議。
然后讓我們回到我們自己的故事中,加入一些結構要素。我們知道我們的主角羅斯一開始是個膽小鬼,因此我們需要創作一個故事背景,使得他變成了膽小鬼具有說服力。
過去發生了什么令人痛苦的事情,以至于在隨后幾年里塑造了這樣的羅斯?嗯,我們以一個小伙子奔赴戰場作為開頭如何?戰爭,是沖突與戲劇性的沃土。
因此羅斯是一名戰士,這是故事的起因。羅斯被派往戰場,于是原始環境變成戰爭本身。為了讓劇情再復雜一點,我們假設羅斯在政治層面不贊同這場戰爭,但他相信這是他的義務。于是在戰爭期間,羅斯被要求冒著生命危險,以某種方式打擊敵人——這是最初的挑戰。
最初決定性的決策和原始的自我定位:羅斯現在要在戰斗與逃跑之間作出抉擇,羅斯決定逃走,但并不是因為他復雜政治觀點——完全是因為恐懼,這是原始的自我定位。
因為羅斯最初的逃跑決定是出于恐懼而不是原則,所以他的原始定位是懦夫。
最初的情緒狀態:羅斯的原始定位是懦夫,這引起了他內在的最初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可以是對政府的怨恨,使他置身于覺得自己無法應對的境地。抑或他的最初的情緒狀態是恐懼,害怕有人發現他膽小,或是害怕身處令其懦弱彰顯無疑的境地,也可能是內心愧疚或者自我厭惡。這里我們將它設定為恐懼。所以說,羅斯害怕自己的恐懼心理。
羅斯的情緒狀態會通過某種行為公開表達出來。假使羅斯深感愧疚,他可能會萌發討好他人的強烈愿望。假使羅斯對他最初的自我界定感到羞愧,他可能拒人于千里之外,生怕有人發現他的過去。假使羅斯由于被置于最后令其難堪的境況而對政府充滿仇恨,他可能會滿心怨恨的對待整個世界。因為弱者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把自己的恐懼與問題都歸咎于他人。
作為一個膽小鬼,羅斯可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幸福,愛情或者友情。他可能會否定自己,也可能謊稱自己是一個戰爭英雄,并將整個人生建立在這個謊言之上。
最初的情緒狀態的外露就是主角的性格缺陷。對于我們的故事,我們設定羅斯拒人于千里之外,擔心別人發覺他真實的樣子。通過疏遠人們,他保住了自己的隱私,但也成了一個孤獨的人——這些都是出于自己的選擇,但并沒有因為是自愿的選擇而變得不那么孤單。
這是一個有趣的情節線索,一個人既是訓練有素的殺手,又表現出膽小的特質,這樣的人總有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