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北京龍泉寺,之前因“高科技人才聚集”而成為媒體熱點;上周末,經朋友引薦,我們團隊的好些同事一起,參訪了鳳凰山腳下的這座寺院。
畢竟不是游記,直接說結論吧——第二天早上醒來,我忽然意識到,龍泉寺已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一定境界了!
一、內容和形式(對用戶需求的強大把握)
1、對潛在用戶(未接觸過佛法佛教,或者未來過龍泉寺的大眾),需要有1個點或事件,吸引其關注龍泉寺。所以龍泉寺精心運營了微博帳號和官方網站、制作簡短有趣的動漫圖片或視頻;另外,龍泉寺的口碑傳播也非常厲害,這個下文再表。
2、對新用戶(被吸引來龍泉寺的大眾),他們對寺院的日常作息和儀軌、法師們為何出家、佛法如何解決世俗(心理)問題等,都非常感興趣。所以龍泉寺非常歡迎大眾親臨寺院體驗,比如參加早晚課、禪坐、法師交流會、出坡(干活)、巡禮參觀、看介紹視頻、吃齋飯、抄經等等。
3、對留存用戶(感興趣,還想進一步參與的),龍泉寺非常歡迎義工加入,有各種小組、各種參與方式可供選擇,一般不會出現“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難。
二、思維方式(運作模式)
1、超預期,帶來口碑傳播
1)對潛在用戶,龍泉寺的極客人才、高科技設施、有愛有趣的動漫作品,都是超越普通大眾對寺廟的常規認知的。甚至學誠法師的微博,有英、法、日等等好多個語言版本,這種國際化的氣度、視野和執行力,可是最近移動互聯網行業,非常前沿的做法啊。。
2)對新用戶,龍泉寺把參訪項目安排得豐富多彩、張弛適度,每個參訪團,都有3名義工居士負責接待。個人猜測,龍泉寺已經將這個事情給標準化了,并且有成熟的培訓機制,保證有足夠的人才補充。另外關鍵的是,一切免費——門票免費、齋飯免費,甚至離別時,還額外送了我們每人一份禮物!
0427更新:經過賢葉師兄提示,其實接待義工沒有經過培訓的,兩位男女眾輔導員都是第一次帶參訪團,大部分是經驗傳承,關鍵是“發心”。
3)對留存用戶,(個人還沒成為義工,只是大致猜測)義工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擅長的工作,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和方式,來幫助到寺院或更多人。這些,都是一種內心的收獲和滿足,而且不會有太大壓力;這和普通工作相比,不是自在很多的體驗嗎?!
總之,絕大多數接觸過龍泉寺的大眾,都會給很高的正面評價,如此口碑傳播,效果甚佳。
2、重新定義價值鏈
普通的寺院,比較看重功德箱的收入,并給寺內法師每月一定金錢收入(但一般不會給大眾創造這么多價值)。而龍泉寺里,法師沒有單金,需要支出可以申請;并且除非公事,不能用手機或電腦。那龍泉寺的資金或物資從哪里來呢?
?1)有些信眾,周末會拖一車的蔬菜糧食上山,供養寺廟;
2)個人猜測,應該會有不少有經濟實力的居士,發心供養大額資金;
3)由于寺廟極大帶動了周邊的經濟發展(比如,我們住的就是寺外村里的農家院),猜測相關政府會給一定的政策或經濟扶持吧;
4)學誠法師的微博等內容已結集出書幾十本,應該也有一些收入吧,不過不知道是否會用到龍泉寺。
三、價值觀
1、正確的發心。“發心”、“正念”的內涵,其實是比“誠信”、“正直”之類的詞匯要深一些,暫不多說了。
2、坦蕩的賺錢。不是靠信息不對稱,而是真切的產生了用戶價值,甚至是行業生態價值。
四、整體的,個人感嘆,龍泉寺對大眾參訪的內容安排,是非常到位的。
1.寺院氛圍比較清凈,內外也非常整潔、有序。
2.安排事項的數量、深度、節奏都合適,1天有1天的過法,2天有2天的過法,無壓力的給予大家想知道的內容,但又不過渡滿足用戶需求。
3.不會強制給大家灌輸什么教理,所以不會引起普通人的心里反彈。
4.注:個人10年前參加過禪文化夏令營、有在寺院掛單的經驗(大概30天,和僧人一起吃住、早晚課等),并且這些年對佛法相關內容也有所涉獵,以上說法是發自肺腑的贊嘆。
5.最后,贊嘆、隨喜學誠法師當選新一屆佛教協會會長,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