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到》
肯.布蘭佳
p1-25
1.真正的學習一定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成甲也說:能改變一個人行為的信息才是知識。
每當有人表揚他的作品是,并大談自己最喜歡的某個理念時,他通常會問:“這些知識和理念到底對你的行為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大多數人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2.一個人所知道的東西,例如他們從書本、錄音、錄像、研討班上學到的東西,與他們的實際做法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人們往往會用大量的時間去獲取新信息,而不是想辦法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我們常常同時學習很多的東西,學理財,學時間管理,學自我提升,學人脈課程,學技能課程等等,我們學的同時也在焦慮著,我們總是想不斷的獲取新的知識,覺得這是讓自己能快速提升的唯一好的方法。尤其看學習的課程的人越多,越覺得,這是一種壓力。
大家都在那么努力,如果我松懈了,那我不就被淘汰了,活在這樣一種壓力中。
知識學了不轉化,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工作中。這跟白學,有什么區別呢?
沒能讓你升職加薪,沒能讓你的能力提升,沒能讓你越來越優秀。
反而會造成我們的知識阻塞,我們消化不良。
如何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呢,作者給到了三個方法:
第一是堅持記筆記。
事實上我們聽課結束三個小時30小時之后,,僅靠聽就只能記住50%的內容,24小時之后,我們會再忘記25%,而一個月之后,我們所能記得的新知識就不到5%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督促學員們在24小時之內重讀筆記,總結那些讓自己“啊哈”一聲恍然大悟的東西,或一些重要的理念。
第三,督促學員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別人。
這就是以教為學,把所學分享給大家。也是,加深自己對知識的深刻印象和理解。同時在講的過程中能梳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和可能忽略的環節,從而讓我們對問題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 缺失的一環。
阻礙人們實際應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原因:
第一,信息過載
獲取新知識比較好容易,而且新知識要比應用已有的知識有趣。
第二,消極過濾
“發臭思維癥”,是指對那些積極的,哪怕是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門外的癥狀。
如果沒有一個積極開放的態度,你就很難消除知行之間的這條鴻溝。
第三,缺少跟進
改變習慣和行為,都需要付出真正切實的努力,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該如何采取切實的行動,去改掉自己的習慣,改變自己的行為。
要想做到這點,關鍵就在于重復重復重復,這就是人缺失的那一環。
重復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個問題的關鍵。
重復實際上是指間隔性重復。
間隔性重復是一種學習技巧,在使用這個技巧時,你不止在一種場合接觸某一信息,你會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復接觸這條信息,直到他最終沉淀下來。
他必須不斷的被重復,不是不間斷的反復,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之后再重復。
廣告商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在讓客戶了解自己的產品,并說服他們采取行動之前,一定要讓他們多次接觸到你的產品或服務。
比如腦白金的重復轟炸性廣告。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只忙腦白金”這句話。
一個懂得重復的力量的人,會擁有決定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