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炒作是件技術活
炒作(也叫策劃吧),是需要技術含量的,更需要有文化做后盾。
因為,炒作這件事,如果搞砸了,除了讓人覺得惡俗外,還有可能搞臭自己,甚至禍及無辜;但,如果把“作”炒好了,則可以收到“名色利”三收的駭世效果。
現在娛樂圈的有些人,為了博人眼球,免成過氣明星,隔段時間總會“制造”出一些新聞,比如夜店私會被拍、與“小三”斗智斗勇之類,看了就讓人不舒服。
更有惡俗如郭美美者,把自己和干爹都炒臭了不說,還差點把堂堂一國慈善之王的紅十字會給整閉氣了。
單就炒作而言,現代人的濫招還真沒法和古人相比。
我今天要給你介紹的司馬相如,就是個絕頂的炒作高手——先是給自己“炒”來了名氣,接著“炒”來了老婆,最后還從老婆的娘家“炒”來一大筆財富。
這樣的戰績,就算放在當下,試問誰人能比?
2/司馬相如是哪個?
簡單的介紹就是,司馬相如,四川成都人,西漢著名的文學家。
魯迅先生在他的《漢文學史綱要》中,把司馬相如同司馬遷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評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司馬相如和司馬遷,是西漢文壇上兩大無人逾越的大家。
司馬遷,就是傳世巨著《史記》的作者,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的。
司馬相如的主要成就在辭賦上,曾寫過許多傳世名篇。對古代文學不感興趣的朋友如果還想不起這個司馬是誰時,我再給你介紹他的一篇文章,叫《子虛賦》,內容我就不說了,只說賦里面的兩個人物,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
知道了吧,司馬相如就是成語“子虛烏有”的創造者。
司馬相如年輕好學,才藝過人。景帝時,二十多歲的司馬相如被選拔到中央政府工作,擔任漢景帝的武騎常侍。武騎常侍,說白了,就是陪皇帝溜溜馬,也就是馬倌吧。平時也沒啥大事,偶爾騎馬陪皇上打打獵啥的。
這樣的生活,不是司馬相如當初想要的。他愛好的是文學,而景帝只迷信修仙得道的長生之術,他覺得跟著這樣的領導混下去,沒啥前途。
3/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
正當他苦悶出路難尋時,他遇上了來長安向皇帝匯報工作的梁王劉武。
劉武雖然名武,但卻喜歡交結天下文人,枚乘、鄒陽、莊忌等一批著名作家早已被他招進王府,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干活就能拿工資的簽約作家。
遇此知己,司馬相如趁機向皇上稱病辭職,隨劉武溜出京城長安,直赴劉武的封地睢陽(河南商丘),去過他向往的有激情又安逸的日子了。
作為見面禮,司馬相如寫了一篇文章贈給梁王劉武。司馬相如果然是大手筆,一曲《子虛賦》讓王爺劉武對司馬相如頓有高山仰止之感。劉武聽說司馬相如有很高的音樂才能,就將一把珍藏多年的古琴——綠綺回贈給司馬相如。并且,還給他配了專車(當然是馬車了)和秘書(書僮?。?。
可別小看這綠綺,那可是一張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是桐與梓合成的精華,古人都會“合成”了,可見其琴的制造工藝之高了。后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一篇作文,就能換來這樣一把價值連城的寶貝,古代的文人墨客,真是值老錢了。羨慕嫉妒恨??!
梁王府是一個很大的花園,人稱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司馬相如在梁園過上了神仙般自由而又舒暢的日子。
但,“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幾年年,梁王就去世了。梁王一死,他府中的那幫文人墨客便沒了依靠,只好各奔東西,自謀生路。
司馬相如也不例外。
4/縣太爺的座上賓
離開梁王府后,走投無路的司馬相如想起了他的好朋友,時任臨邛(今四川邛崍)縣令的王吉。
在外漂泊多年的司馬相如,除了用詩詞歌賦騙點酒錢,最大的收獲就是梁王贈送的那把古琴及馬車,其他則別無長物。另外,因居無定所,沒好意思考慮個人的情感問題,至今連終身大事都沒解決。
聽完過司馬相如的遭遇后,王縣長對他深表同情,表示可以幫幫他。
他們相互商量的結果是,要趁這段閑居時光,把司馬相如的個人問題解決了。雖然司馬相如在京城和梁王府內已小有文名,但臨邛地處西南,大家都忙著做生意、掙大錢,沒人能關心千里之外的文壇消息。
一個窮困的書生,是沒條件談愛情的,要想賣出個好價錢,就得重新包裝。
很快,一個環環相扣的策劃案就出臺了。好戲一幕幕開演——
當晚,王縣長花錢讓司馬相如在城內最好的賓館給租了房,帶著書僮連夜搬了過去。第二天一大早,王縣長就帶著禮物,在一幫衙役的簇擁下,招搖過市,去賓館拜會京城來的貴賓。這樣的橋段,一直持續了好幾天,每天的縣長出訪,成了當時一景。有時,司馬相如還借口身體不舒服而讓書僮擋了縣長駕,即使如此,王縣長也不惱,第二天照樣恭恭敬敬地前往賓館探視司馬先生。
縣里來了什么樣的大人物,才能讓縣太爺一而再、再而三地紆尊降貴?這一新聞宣傳效應很快就見成效——天大喜訊,京城大才子司馬相如蒞臨本縣休創作假了,聽說還是個單位身貴族呢,誰家有待嫁的姑娘,趕緊出手吧!
這樣一炒,不僅炒出了司馬相如的名氣,連縣長王吉的身價也在當地富商士紳的心中驟然提了許多。
一炒雙羸,王縣長的銀子沒白花。
5/千古一曲《鳳求凰》
無論古今,企業家和文藝家都會有相互吸引的理由(叫相互利用也可以吧),文藝家靠企業家施舍點殘羹解決溫飽,企業家靠文藝家涂鴨的字畫往臉上貼粉。
臨邛雖然地方不大,但因是天府之地,也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優秀的企業家。聽說有京城來的大腕兒,全縣的大小老板都找借口往王縣長辦公室跑,理由五花八門,目的只有一個,希望縣太爺能出面,把司馬先生約出來坐坐。
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結果,但卻不是他們想要的人,他們的目標鎖定的是全縣首富卓王孫——因為他不僅是全縣最有錢的人(手下使喚的仆男傭婦就達800多口),他家里還藏有司馬相如心中的一寶。
卓王孫家的一寶就是他的女兒卓文君。卓文君不僅年輕貌美,還是個喪夫不久的寡婦(說來也怪,有人就覺得寡婦比少女更有味道,尤其是年輕的新寡),且能詩會文擅音律,更重的一點,還有錢(雖然是她娘家的)。這樣的人間極品,哪里有找?
看著全城都為人而動、而狂,再財大氣粗的卓爺也坐不住了。卓爺也來求王縣長了,想宴請下司馬先生,王縣長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卓爺為此次宴請可謂做足了功課,不僅請來最好的廚子,還將全縣有頭有臉的人都請到了。只是,開飯的時間早過了,司馬先生才攜綠綺姍姍而來,賺足了人氣。
就在大家盡情狂歡時,屏風后面卻有一雙顧盼流情的眼睛,偷偷地瞄向司馬相如。那雙眼睛的主公,就是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因為,她也聞司馬的才名,早已心生愛慕。
其實,司馬相如早就感受到了那雙媚眼的注視,只是佯裝不知,繼續若無其事地吃酒喝茶。后來,還是縣太爺提儀,說司馬不僅文章一流,琴技也是天下無敵,借此機會,何不歡迎司馬即興彈上一曲呢?大家都一致附合。
司馬相如這時才從琴套里小心翼翼地請出了那張絕世好琴——綠綺。一曲《鳳求凰》借著綠綺之口向一個人傾訴著相思與愛戀——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 ……
司馬相如當然是彈奏給卓文君的,卓文君當然也知道是為她彈奏的。
兩個心有靈犀的人,借著丫環(這是個比紅娘還早出道的丫環)的穿針引線,當夜就駕著馬車私奔了。
目的地是司馬相如的老家——成都。
6/文君當壚,賣的不是酒,是智慧
成都離臨邛不遠,也就一百多里地兒,還不夠一夜狂奔的事。
到了司馬相如的家后,卓文君才發現,司馬所謂的家,就是一座空蕩蕩的破房子,什么家伙什都沒有。
司馬遷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有過這樣的形象描述:“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br>
看,司馬相如一不小心又給司馬遷一個創造成語的機會—— “家徒四壁”,說的就是此時此地的司馬相如。
面對如此困境,卓文君一點也不計較,她甘心和司馬相如一起苦度歲月,并堅信他有出頭之日。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值。
雖然說,有愛飲水飽,但,愛情真的不能當飯吃。餓,是生理的,不是心理的。為了填飽肚子,司馬相如想到文君的娘家。文君出逃時,連自己當初的嫁妝都沒帶出來,屬裸奔的。
娘家,她是回不去了。因為,家有女兒,被人拐帶私奔,在那時來說是天大的丑事。她那面子盡失的父親怒氣難消,他雖不忍心對傷風敗俗的女兒施以家法,但此時想找他要一個銅板,都是妄想。
辦法是死人的,人是活人。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司馬相如決定帶著老婆返回臨邛,到老丈人的眼皮底下去晃蕩——小兩口自謀職業,在老丈人家門口開店小酒館。
開店得要資金啊,哪來?現在他隨身的財富,除了老婆,就剩古琴和馬車了。
綠綺他是舍不得變賣的,因為那是他和文君的愛情見證。司馬相如只好把梁王賞賜給他的馬車賣了。
小酒館很快縣城開張營業了。那是個名符其實的夫妻店,卓文君站柜臺賣酒,司馬相如在后臺打雜。因為兩個人都是當地名人,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這樣一來,全首富的女兒女婿落魄到當街買酒的閑言四處流播,這讓卓爺的面子更過不去了,他心里暗罵這小兩口夠狠的,但也無計可施。深感沒臉見人的卓爺,因此閉門不出好長一段時間。
這時,有許多人來勸卓王孫:“卓爺,如今文君已經成了嫁作人婦了,她老公雖然貧窮,但他確實是個人才,日后必成大器。你家中又不缺錢,何必讓他們在外面受遭這樣的罪呢?”
卓王孫的心也不是鐵打銅鑄的,文君畢竟是自己的親閨女,他順勢歸還了文君當初出嫁時的衣物首飾,另給仆百人,錢百萬。
帶著這筆財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立即跑回成都,買房子置地,一步又跨入富人階層。
司馬相如在人生低谷只是拍了拍聰明的腦袋,過期的名聲炒回來了,別人的老婆炒成自己的了,還拐帶回一筆仆傭、財富,這樣成功的炒作,現在有哪個策劃師敢說不服?
后來,司馬相如果不負文君所望,以其過人的才華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官封中郎將,成為國之棟梁而流芳后世。
看來,炒作這件事,拼的不僅僅是文化,自身還得有真實力,這樣才能腳踏蓮花、步步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