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森寶買了兩件玩具,說是玩具,倒不如說文體用品來的更準確。
我徑直走進一家文具店,選了一個小個的地球儀,店家說是給孩子送禮物吧,想讓他將來環游世界。我自顧自想,最好再選一件,與那個地球儀搭配。嘴里嘀咕著耐摔的玩具有什么…店家問道送多大的小孩,我說一歲半。她笑著說這還真沒有給一歲半玩的,我也笑笑問:“有象棋嗎?”“有!街邊老年人都玩這種…你這是給孩子和老人買禮物吧。”我呵呵笑著,付錢出來。
剛才店主的問話倒憑空跌入了我的耳朵,思來想去,是啊,為何偏偏是給他買了這兩樣玩具?不是為了環游世界。一定要為了什么嗎。如果真要有目的,那就是為了滿足他對這個虛實世界的好奇吧。
森寶總是那么特別,他喜歡玩一些讓你意外的物件,并且見一次小腦瓜就記住了。這個地球儀就是與他在早教教室一面之緣的,看新聞的時候左下角的小地球更加深了印象。他不愛桌面上的積木,偏愛盒子里的紐扣;不愛滿池子的海洋球,喜歡攥著一顆乒乓球;他不玩你準備的汽車,每天拎著一根登山仗;他喜歡的,是實實在在生活中的物品,他在觀察人、模擬人,觀察世界、感悟世界。
所有的東西對于這個小腦袋來說都是概念,很簡單。比如你說:人之初,他會答:性本善。一直跟你對背好幾句,甚至古詩都能背。但是這些于他,跟你問哪個是森寶碗碗,難度并無二致。他只知道象棋是這個樣子,很像鼓,好像輪子,還像積木。他不懂楚河漢界,不懂迂回之術,不懂棋中乾坤。
那不懂,買來何意呢。
這使我想起曾聽過的兩種不同風格的古典音樂,都是描寫月亮的。一個是貝多芬的月光,另一個是德彪西的月光。貝多芬的月光聽上去更多的是借月亮抒發感情,而德彪西的月光,感覺是描繪了一個自然界中的場景,非常動人,但是基本不加入他的個人情緒。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德彪西試圖用音樂描述的,不是月亮帶給他的感受,而是月亮本身。這兩種音樂都是classic music,從不同的角度沖擊我們的感官,帶來不同的享受。
認識地球是實實在在的對于世界的認識,是客觀存在,是科學。象棋是術,是道,是思路。虛實之間,包羅萬象,方為人生。
今天的小森寶擁抱這兩樣物品時的表現是一樣的,就像他擁抱任何一個新的玩具。對于他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玩具。他擁有對這個世界最純真的好奇心,也擁有跨越虛實的超能力。
所有的長篇大論不過是一個母親的臆想,孩子遠比我們簡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