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無處不在的體現著陰陽、正邪等等太極理論。從這方面看,它正好與唯物主義的辯證法相契合,唯物主義辯證的核心思想既為一切事物的對立統一規律。既然是對立統一,那么無論陰陽、正邪、虛實都體現為雖然表現為相互對立的雙方,但實質上卻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人世間沒有單獨存在的陰,也沒有單獨存在的陽;沒有獨立的正,也沒有獨立的邪;沒有一點不夾雜虛的實,沒有一點不夾雜實的虛。因為沒有陽的存在就不會有與它相對的陰;沒有邪在那里做反面教材就不會體現出什么是正;沒有虛假的存在也就不會有真實去否定它。今天要和大家具體的探討"虛與實"的關系。
物質得來的虛與實,精神和思想訴求的虛與實,虛實之間可見品行的高下。人生的品質就在于一個人怎樣看待虛與實。太多的現代人認為物質是最實際的了。這一觀點表面上來看似乎不容置疑。是的,物質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它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實”。可惜的是這只是表面的現象,實質來講沒有任何一種物質的存在是永恒的,宇宙間沒有不滅的物質,這就是它存在的“虛”。另一方面,在人的一生中,誰能告訴我你所擁有的物質永遠屬于你?今天它屬于你,也許明天它就屬于另一個人,或者這一刻的擁有只是為了下一刻的失去。這也是一種“虛”~
如果人們懂得珍惜和得到物質的法則,那么就知道在得到物質的時候也是體現你品行的時刻。這其中就蘊含著為人做事的“虛實”道理。一個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的人,也許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人生享受和快樂。在享受之前,必須經歷刻苦的付出才能體會到由付出帶來的快樂和心安理得。辛苦的努力結出的碩果,才是實實在在的成果,才會帶來真正的享受。這就是理所應當的生活中的“實”。除此之外,無論多么奢侈的物質享受,僅僅是“虛”。
精神和思想訴求的虛與實又該怎樣去對待呢~我一直在強調“最重要的是思想”。因為每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如何,直接反應在他的一切行為中。而每個人的思想和觀念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社會風氣。可見,不要小看微不足道的一個人的思想,任何大的環境都是由每一個個體組合而成的。不擇細流而成江海,大海就是由每一滴水匯集而成的。人的思想,注重實實在在的做人做事,那么就會有解決問題的實干家涌現出來;人的思想,只關注虛無縹緲的虛言假話給自己帶來的虛假的美妙言辭,那么就會有太多的浮夸之士春風得意。人生本是件實實在在的事,可是偏偏就有人甘心被騙,甘心活在虛假中,甘心情愿的感受虛無縹緲的幻想。這有多么的無知與愚昧~最可憐的人就是自欺欺人、迷惑自己的人。這樣的人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只能聽別人的擺布。
人生在世,陰陽之道,正邪之路,善惡之分,虛實有道。一個人的品行高低就看他是否得法的運用虛與實,一個社會大環境是否風清氣正,就看是重實還是重虛。分析到這里,答案應該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