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這是季羨林先生《懷念母親》中的一段話,被選入小學(xué)課本,這篇文章寫于季羨林先生在德國時,他思念自己的母親,又因為二戰(zhàn)滯留德國,不能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他思念祖國母親。
而在季先生的另一篇散文《尋夢》中,他這樣寫到:
“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而眼睛在發(fā)亮。眼前飛動著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讀到這里,我被季先生深深的思母之情所感動,夢中,季先生的母親好像到了哥廷根去與他相逢。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刻骨銘心的。母愛是無私的,年少的季先生早早離開了家,總想著等到大學(xué)畢業(yè),掙了錢,把母親接來享福,母親卻沒有等到哪一天,俗話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大概是所有思念家人的孩子最不想看到的場景吧?
季羨林是中國著名語言學(xué)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翻譯家和散文家,他一生精通十二國語言,《寂寞像條大毒蛇》是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分為了三個部分:月是故鄉(xiāng)明、大師已遠去、師恩情難忘,共收集了36篇散文。
這些散文中有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如:月是故鄉(xiāng)明;有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如憶念荷姐、小姐姐、憶念寧朝秀大叔等;有對恩師的懷念,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到季先生對恩師的尊重與愛戴,這里有我們熟知的朱光潛先生、馮友蘭先生,也有我們所不熟悉,沒有聽聞過的大家,可是卻能從季先生的筆下了解這些大師,走近這些大師,即使他們聲名顯赫,卻平易近人;還有對一些老友的懷念,胡適之先生、沈從文先生、陳寅恪先生、老舍先生……
起初,我不明白,為什么給這本書起名《寂寞像條大毒蛇》,直到看到“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這一篇散文,“有一種東西梗在他的心中,像條大毒蛇纏住了他,他只能縱身一跳,投入波心,讓彌漫的湖水給自己帶來解脫了。”我似乎有點明白了。
書中字字清晰可見,季先生的感恩圖報是他的做人準則之一,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念念不忘、對曾經(jīng)的提攜推薦感恩圖報、對上學(xué)期間先生對其作文的激賞記憶猶新……所有這些都是季先生晚年的珍貴回憶,佩服他良好的記憶力,能夠把幾十年前的事情寫得如此深刻而讓人感恩。
在本書中,季先生不怕暴露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對吳宓先生的偏見,通過報道頓悟“原來是自己錯了”‘;聽聞沈從文先生病危,提筆就寫了一篇悼念文章,誰知沈先生轉(zhuǎn)危為安,而季先生則稱“竊笑自己太性急”,如此大家,卻不怕丟面子,把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公之于眾,這是何等的氣概!
驚嘆于季先生的語言天賦,十二國語言,有一些甚至聞所未聞,吐火羅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被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xué)大師”、“學(xué)界泰斗”、“國寶”,一點都不奇怪。
讀季先生的文章,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