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漫無目的的登山,隨性,散漫,只是想走走。
先去山頂看了老牛筋,這花兒著實折服了我,在這貧瘠的山巔,能夠生存極為不易,還能綻放出這么美的花來。令人動容感嘆的,不是她生存的落寞,而是她對抗命運的倔強。
在老牛筋悠悠的花香里,吃完早餐,沿著山脊一路向南,很久沒有去抗金山寨了,去看看吧。
一路走過來,山中的秋季不比春花爛漫差多少,總有各色的美麗的花兒闖入你的眼簾。白色的老牛筋這里一叢那里一叢,秋風過處,香氣幽幽;紫色的胡枝子,開成了陣勢,一串一串,明艷的紫色;沙參的鈴鐺花也是一串一串的,花朵呈深筒喇叭形,總讓人一探究竟的欲望,這鈴鐺花的顏色也居然是豐富多彩,白的純潔,粉的可愛,紫的高貴;還有地榆草,高擎著一枚一枚紫紅的小海參,又像熟透的桑葚果,似乎想要觸摸藍天白云;棉團鐵線蓮更是獨特的存在,花的瓣細細長長彎彎卷卷,色如金如銀,所以別名叫做金包銀真真是名副其實。
當我走到一個山頭,巨大的山石就像刀削斧劈過一樣,齊刷刷地劈下來,遺落此處。中間有闕處,正好躺下來,巨石為伍,擋住秋日的炙烈,適宜讀書,隨手拿出包里所帶的張小嫻的小說。
張的小說算不得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敘家常,細水長流,娓娓道來,那感覺就像聽宇桐非的歌,很動人心。
當正午的陽光曬到我時,才恍然驚覺時間過得好快,書正好看完,站起身來,影子正前,張說,人其實是與自己的影子為伍的。貌似有一定道理,要么靈魂,要么身體,在路上的每個人都會有過孤獨的感覺,正因為這孤獨成就了人類的思考吧。
尋找下山的路,東側漫坡,路顯然漫長;西側懸崖,但是我知道懸崖下半坡處有條路很好走,可以趕得及下午去孩子那里。我仔細尋找可以走的路,毫無希望,卻意外在深壑處發現一棵山棗樹,結滿了棗子,因為深秋,棗子大多紅色,綠色的葉子紅色的棗子在陽光下著實誘人。紅山棗這個季節大多是不能吃了,太晚,熟空了。還有不少青棗,我開心的一邊摘一邊吃,從未見過這么大的山棗,果肉厚實,味道甜甜的,超級好吃。
摘了一大包,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從東側下山。走過漫坡,又一個山頭擋住去路,只好從一側繞,山石峭壁,從遠處看,馬山不算高,走進去才發現里面地勢復雜,并不好行走。好在植被還好,身上帶的絲巾原是防曬的,這會兒因為摘山棗早就曬透了,扯下來,拉住小樹,借力落腳山石,要不然沒有抓靠,非常危險,好在只有一小段。
走下去,灌木叢生,高大的商陸之間結了蜘蛛網,很顯然,來時我不是走這里。原以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卻未料路這樣難走。
只好硬著頭皮走下去,走著走著居然在林間發現一棵栗子樹,地上有新落的栗子,真不錯,把挎包掛在樹上,開始撿拾,風吹過,地上就響起栗子砸到地上著實的噼啪聲。很久沒有聽到這么歡悅的聲音了,上周在馬山北側遇見一對夫婦在打栗子,蓬還未炸開,“放在房后澆上水慢慢捂爛,栗子就出來了”。一聽這做法就是賣給別人吃的,這種未炸蓬的口感不好,不好儲存,一起黑斑就爛。
今天居然能撿到自己成熟掉落的栗子,太幸運了。管它有路沒路,先撿了再說。今天這路迷得有趣,有意思,有收獲。撿完直起腰來,遠處好似有白色的路在林間閃爍,還以為環山路,開心的奔過去,才發現是一片白花花的山石,不過不遠處有有座小屋,房前圈了好多羊,終于有人氣了!
幾個民工在那里歇腳,跟他們打聽到環山路還得往下走,又走了一里多地,才終于到達環山路,可是踏實的山路走起來并不踏實,感覺這條路好像應該通往很遙遠的地方,終于遇見一個山民,告訴我,這條山路到停車場有十幾里遠,我嚇呆了!
確實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只是距離大不同!
唯一的出路就是翻過這座山,不遠處就是停車場了。按照他指點的,往前走到一個山谷處,從這里上去,好高啊!別無選擇,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從山頂摸到這條山路,現在又要從山路翻到山頂去!
多么奇怪的回環??!
根本就沒有人走出來的路,不過有很多捕鳥的人扯起來的網子,順著它走,還能扯一把網,緩緩勁!后來干脆,扯下網來,用他們的棍子當拐杖,省勁一些。沒有犯罪感的,反正他們捕山鳥是不對的,偷偷笑一個。
走得精疲力盡,疲憊不堪,以后可得長記性順著原路走。(放心,下次還會不走尋常路?(?????)?哈哈,野外,冒點險會有意外收獲。)
終于看到山頭了,回頭望一眼,哪有路,幾乎是直上直下,看得我頭暈,嚇得我趕緊回轉頭,不再回頭看!
山頭一側光滑的山石上居然出現了卷柏,牢牢抓住腳下的泥土,占一席之地。我就覺得哪里常見卷柏(街市上當做沙漠玫瑰賣,以前的文字里有寫過),原來在這樣地方,背陰,山石之上,今天迷路迷得有意思。
因為干旱,跟枯死差不多,想起這東西被冒充花兒來賣,賣花人說,見水就活,一個月后就開花,就采了一些回去,不開花,至少看看綠色。
翻過山頭,看到熟悉的路,心終于落地了。逮了些螞蚱當午餐,到家四點多了!
有時,走走彎路,迷個途,原來也不是什么壞事,看我,一挎包的收獲,心情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