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生活中只有不斷強大自己,才能給寶寶足夠大的正能量來對抗一切外在因素
厭奶,顧名思義,就是討厭喝奶。
01我的經歷
我的小女兒濛濛在2個多月的時候突然開始不喜歡吃奶,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推開奶瓶,即使吃也吃的很慢,那時我還沒意識到是厭奶。過了幾天一吃奶就開始毫無征兆的狂哭,哭累了快睡著時才開始吃,于是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立馬在媽咪知道和好大夫app上咨詢網絡醫生,這才知道原來我的寶寶可能是厭奶了。
百度百科這樣描述厭奶:寶寶在4-6個月時,喝奶量開始減少,胃口不佳,這是寶寶常有的“厭奶”現象。它的特征是寶寶發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一個月內就會自然恢復食欲。
雖然我的寶寶未滿4個月,但是所有癥狀都滿足厭奶特征,借著資料上說一個月內自然恢復食欲的說法,我沒有太多的去干預寶寶喝奶,因為寶寶只是大哭一會都能把奶喝完,所以我還是以之前的間隔時間喂奶,如此持續了一個多月,到四個月的時候非但沒有恢復食欲反而厭奶的更厲害了,有時十幾個小時也喂不進100ml,因為和姐姐體重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和我媽也開始著急了,于是在無數實踐和努力下我們開始給濛濛喂迷糊奶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方法貌似也是不科學的。在5個多月的時候,濛濛開始連迷糊奶都喂不進了,我這是才開始跑醫院查原因,第一次看了兒保,驗了血常規和骨密度,一切正常,醫生只開了點開胃藥,結果越吃越厭奶。在查了無數資料后決定去消化科,終于也算找到了原因——嗜酸細胞顆粒偏高,過敏體質。
02我的經驗
與厭奶抗爭了5個多月終于取得勝利后,我開始反思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對處于厭奶中的寶寶的媽媽一點幫助,盡快擺脫這個“敵人”。
一、不要盲目樂觀,及早排查厭奶背后的原因
寶寶奶量的突然減少只是表面現象,不要盲目的認為每個寶寶都必然會有厭奶期而置之不理,只有及時排查厭奶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解決問題。我家濛濛厭奶期間,由于缺乏喂養經驗,直到后來情況嚴重了,才開始慢慢尋找原因,最終導致了時間長達5個多月。
導致寶寶厭奶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應先排除病理性原因,無病理原因再逐一排除生理、心理等其他原因。
病理原因一般有:慢性疾病,如先天心臟病、代謝疾病、腫瘤等;急性感染,如急性咽喉炎、鵝口瘡,急性呼吸道疾病等;敗血癥、貧血、胃食道反流等。屬于此類問題,需及時送醫診治。
生理、心理等其他原因通常有:
1.流速問題:奶嘴大小不合適,媽媽奶陣時流速太快太沖。
2.喂奶方式問題:奶瓶的角度不對,導致寶寶吸不到奶;突然從親喂到瓶喂,寶寶一下子很難適應;從母乳換到奶粉喂養,寶寶不喜歡奶粉味道。
3.不重視拍嗝:寶寶剛喝完奶由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有些時候拍不出并不代表他沒嗝,有時恰是最難受的。
4.壞境的因素:寶寶的好奇心會隨月齡的增加而增大,如果環境的突然改變或者周圍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而將注意力注意到其他地方去。
5.開始長牙:不喜歡吮吸,喜歡咬、啃。
6.過敏體質,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可能會因對牛奶蛋白不耐受或過敏進食后腹部不適而不想喝奶因。
7.生長速度變慢:此時的寶寶,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之前那么大,因此不若新生兒時期愛吃。
8.對單一食品膩煩:喜新厭舊,寶寶開始對“奶”之外的食物開始感興趣。
二、不要消極應對,及早制定解決厭奶的方案
喝奶時小月齡寶寶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導致我們一些消極順其自然的不作為。當我家濛濛突然厭奶的時候,我曾經在我的朋友圈問過很多寶媽,大家普遍的建議都是餓幾頓,自然而然會吃了,然后實踐證明該方法暫時緩解或者只適用于積食性厭奶,過幾天還是一如既往地討厭喝奶。直到后來查出我家濛濛厭奶的原因——嗜酸細胞顆粒偏高,過敏體質后,把普通奶粉更換成德國雀巢貝巴適度水解奶粉后,厭奶這個困擾我們五個月的難題才算真正攻破。
當然,很多育兒問題不單單只是單純的一個原因導致的,大部分也需要我們有足夠大的勇氣和耐心去試錯來尋求原因與解決方案。我也曾加了不少關于厭奶的qq群和微信群,通過和寶媽們探討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案:
1.觀察是否為過敏體質
判斷過敏體質其實并不難,表現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消化系統,通常屁多,容易腹瀉或者便秘,吐奶;呼吸系統,常打噴嚏、流鼻涕等;皮膚,容易長濕疹,結痂. 根據過敏體質,奶粉喂養的寶寶,可以更換低敏配方的水解奶粉,母乳喂養的,媽媽盡量飲食忌口,少吃或不吃海鮮、牛奶、雞蛋等,寶寶吃進去舒服了,自然而然不會討厭喝奶.
2.改變喂奶方式或調整喂奶時間間隔.
可以嘗試少量多餐方式,若寶寶厭奶是積食引起,可以讓負荷工作的腸胃休息休息!或者適當延長喂奶間隔,可從原先的三小時調整到四小時。
3.排除一些不適宜因素
奶嘴大小不合適,及時更換;奶粉口味不喜歡,及時更換;喂奶姿勢不對,及時糾正,一般將奶瓶傾倒45度最宜。喂奶環境不適應,及時調整并盡量保持安靜。
4.適時嘗試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主要是通過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體表投影區,從而調節機體的功能,達到健脾胃,消積導滯留。但不針對于所有寶寶,譬如急性感染性疾病、腫瘤、心臟病都不宜推拿。我記得我剛加厭奶群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推薦去推拿,正當我糾結的時候,寶寶突然開始喝奶了,因此也作罷了。
03我的建議
每個寶寶的胃口大小都是不一樣的,胖瘦程度也都不一樣,沒有具體的可比性,看寶寶是否發育正常,關鍵還得看生長曲線。而厭奶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我的經驗告訴我,只要正視問題,從容應對,即使厭奶了,也能輕松完勝。
1.不要強迫寶寶喝奶
很多媽媽喜歡和其他寶寶的奶量或者按照體重公式計算出的奶量來主觀篤定自己寶寶厭奶了,就強迫寶寶進食,結果最后真的導致厭奶了。寶寶不喝奶,越是強迫喝,惡性循環,到最后寶寶一看到奶瓶還沒喂就開始嚎嚎大哭。
面對此種情況我的建議是,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標準去判斷寶寶應該餓了,而應以寶寶自己感覺為準,如果喂了一兩次寶寶不喝奶,馬上撤走奶瓶,過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再喂,再不吃再撤走,再個半小時喂……
2.不喂迷糊奶
我家濛濛在厭奶初期,我對付他的辦法就是迷糊奶,開始在不知道厭奶原因的前提下,還慶幸她終于喝奶了,結果導致他厭奶時間長達了5個月之久。
什么是迷糊奶,就是在寶寶沒有任何防備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喝的,那么在寶寶不餓或者積食的前提下,勢必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導致越來越討厭喝奶,甚至最后連迷糊奶都不吃。
3.不要在奶中嘗試添加果汁之類的調味劑
我記得我實在喂不進濛濛喝奶時,好大夫的醫生建議我嘗試在奶中添加些果汁,事實我也試過,結果寶寶不喝奶還是不喝,因為濛濛厭奶的原因不是因為膩煩了單一糧食“奶”。過早的添加果汁,不說破壞了奶的營養,也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
4.不要寶寶不喝奶就嘗試輔食代替所有食糧
我家濛濛是五個月整的時候添加輔食的,那是還處于厭奶階段,當時咨詢過一個醫生,我說我家寶寶不愛喝奶,只愛喝水和米糊怎么辦,她的回答是那就代替奶好了,一樣營養。本著一周歲內還是以奶為主的原則,我并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因為我知道寶寶的腸胃還比較脆弱,過多進食淀粉類食物,勢必會影響排便,試問,排便不規律了,怎能有好的胃口進食更多的食物?
5.適當的帶寶寶出去散心,或者找一個寶寶喜歡的玩具,使其在吃奶時有好的心情。
俗話說,心情好,胃口也好。在查出濛濛厭奶的原因后,我們就開始經常帶他們去公園、商場溜達,某天玩完回來居然能在清醒的狀態下把整瓶奶都喝完了。另外為了使他心情愉悅,在他吃奶的時候我們也保留了他喜歡的玩具,并且只在她吃奶的時候玩,直到現在他基本也再沒有討厭喝奶了。
6.作為媽媽,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從容面對厭奶。
媽媽的心情直接會傳達給寶寶,當媽媽因為寶寶不喝奶而焦慮、煩躁,她也能感受到,就會更加抗拒喝奶。只要寶寶在生長曲線范圍內,媽媽就應該放寬心,從容的解決問題。
以上希望能給寶媽們一些幫助,也希望處于厭奶期的寶寶們能盡快又喜歡上喝奶,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MM的手工生活,交流分享生活點滴感動
個人微信號:water0910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