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的打賞支持作者,到2016年的付費問答,內容付費以一種越來越主動化的姿態正向輸出。不論是綜合型的平臺,還是垂直型的平臺,知識分享經濟都已呈現快速落地,野蠻生長。這意味著個人內在的知識和外在的技能,在碎片化的現代,真的做到了隨時隨地轉化成有價值且有人愿意為之買單的知識分享。
微博問答初露頭角時,值乎和分答已經經歷過大起大落。同樣站在內容付費的前端,這三款產品如何在市場上形成差異化來占有更多剩余的增量市場,挖取競爭對手的存量市場?本文希望從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兩個大方向,對這三款以“提供內容+大V入駐+問題多類型+人人圍觀”為框架打造的產品進行對比來得出一點總結。
產品設計
值乎、分答和微博問答這三款產品均是以提供輕內容為目的,解決用戶碎片化問題的輕量版的付費問答平臺,定位上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在產品設計上,我將通過產品入口、產品結構、核心界面和操作流程四個方向對產品進行對比。
產品入口:
值乎:
(知乎公眾號入口) (知乎客戶端入口)
分答:
(分答公眾號入口)(分答客戶端入口)
微博問答:
(微博客戶端入口1)(微博客戶端入口2)
對比入口,可以得出:
1、值乎和分答有兩個不同平臺的入口,分別是公眾號平臺和客戶端平臺。兩者在公眾號平臺的操作幾乎一樣,打開公眾號,低欄即有相應的入口。但是,值乎在客戶端的入口相較于分答可以直接打開APP而言,入口較深,要操作3步才能到達相應頁面:知乎-更多-我的值乎;
2、微博問答只有一個平臺入口-微博客戶端,在該平臺上有兩個入口。入口1進入的前提是你知道哪一個大V開通了微博問答,入口2則需要5步才能進入:微博-我-微博錢包-付費訂閱-微博問答。
產品結構:
從產品結構來看,微博問答剛剛上線,架構比較簡單。而且由于微博問答位于微博內部,用戶直接登錄微博即可使用,免去了注冊或者綁定賬號的操作。相比較而言,分答和值乎有些相似,但是分答比值乎更加完整豐富,值乎的欄目分類在分答都能找到蹤跡,而且分答還有值乎沒有的一個分類—快問|懸賞,很顯然分答將其作為一個大的流量入口,同時這也是分答的優勢體現。
核心界面:
值乎:公眾號和客戶端界面一致,圖片選取于知乎客戶端。
分答:
分答公眾號界面和客戶端見面相比較差別不大,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才能接收提問、結算通知,客戶端入口更簡潔,內容更完整,且可以使用分幣。這里以客戶端界面為主要觀察對象。
微博問答:
對比核心界面,可以得出:
1、問題頁面,值乎強化了問題回答者,回答者簡介在問題上方,而分答和微博問答則強化了問題提問;
2、分答在首頁為用戶設置了快捷收聽按鈕,便于用戶快速找到感興趣的人,同時也幫助回答者快速積累關收聽者;微博問答則在首頁為用戶設置了快捷提問按鈕;
3、在回答的樣式設置上,結合自己產品的調性,值乎強調“學習”,分答強調“偷聽”,微博問答強調“圍觀”;
4、值乎有超值選項,分答和微博問答是點贊,值乎和分答的超值和點贊會顯示在問題答案下面,微博問答則沒有;
5、值乎和分答都提供了搜索功能,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通過搜索關鍵字等方式針對性地來獲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內容,而微博問答并沒有開通此功能;
6、值乎和分答的介紹分為兩部分:頭銜+擅長部分,且分答帶有可點擊跳轉的主題tag,微博問答的個人介紹突出擅長部分,且帶有標簽,若對回答者感興趣,直接點擊頭像即可進入微博主頁了解;
7、在回答者個人界面下方,都有回答者已回答的問題推薦,方便用戶對該回答者其他內容進行獲取,進一步提高知識分享;
8、值乎將個人收入和關注數放在了比較顯眼的地方,分答和微博問答則弱化了這一方面;
9、值乎和微博問答的字體要比分答的字體大一些,且值乎加入了更多圖標設計。
操作流程:
值乎:
分答:
微博問答:
值乎和分答的操作流程比較相似,微博問答比這兩者少了設置基礎信息的步驟。這三款產品的用戶在產品內部的操作都能形成閉環。
運營策略
在比較這三款產品的運營策略之前,我們可以先從下面這張圖片入手,對它們各自具有的基礎特點有一個了解:
值乎和分答都是憑借快速迭代的H5、微信自帶的利與傳播的屬性以及微信支付的保障,在不同的時間段成為朋友圈的霸屏利器。
通過百度指數搜索圖,我們可以看到值乎和分答在上線初期就很快達到用戶關注的高峰期。
值乎:
4月1日,在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為了KPI而準備借勢營造活動的時候,值乎1.0這款產品在朋友圈刷起了屏。玩法很簡單,寫下屬于你自己的獨家消息并對關鍵內容打碼,然后給這條信息定個價錢(1-10元不等)后,分享到朋友圈。感興趣的人,付費刮開后,覺得隱藏部分的內容有價值(點擊“值了”),那么費用歸發布者;反之(點擊“巨坑”),費用則歸程序開發者所有。
如果我們將在年初微信流行過一段時間的付費看圖片和值乎的關鍵內容打碼付費觀看做對比,我們發現基于用戶對打碼部分的好奇心、內容具有的價值高度以及內容可以輕松變現等原因,值乎更容易地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這使得值乎在朋友圈更快速地傳遞開來。
值乎1.0依靠的是駐扎在知乎上的被稱作“知識網紅”的大V所帶來的屬于知乎自身的用戶流。這些知識界的大V,依靠個人的知識儲備量,已然和娛樂界的明星一樣,擁有粉絲基礎,成功打造了屬于個人的品牌和影響力。在知識分享上,正如值乎的slogen所講“值乎-說點有用的”那樣,具有持續輸出專業性內容的優勢,強化了自己的定位。值乎的推出,彌補了用戶在碎片化知識學習時代的信息咨詢途徑的缺失,幫助用戶在不同場景下,將有價值的內容資訊等實現快速變現。值乎2.0,用戶可以付費提問,回答方式仍舊是文字輸出,其他用戶則可以付費查看每個問題的答案。值乎3.0改版上線,在知乎客戶端也有了相應的入口,它實行了付費語音回答,用戶可以向他人付費提問,每個語音回答可以被所有人付費收聽,收聽所得的收入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
值乎3.0在知乎客戶端入口加深,變得不再起眼,閱讀量和之前相比,也是大大不如,使人們對于值乎接下來在輕量級變現的道路上的走向提出了疑問。據知乎CEO周源透露,“值乎”進一步的演變方向將是上線私密的一對一咨詢功能,提問者通過文字提問,回答者通過文字、語音、圖片等多種形式回答,提問和回答都限制在提問者和回答者兩人的私密空間內進行。
分答:
5月15日,分答,一個更加輕量級的知識分享小產品接過值乎的接力棒,開啟了自己的網紅霸屏時代。憑借“60S語音回答”和“偷聽收益回答者平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最擅長講60S的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等名人的帶領下,分答成為了一股“泥石流”。隨后王思聰登陸分答,在短時間內回答了幾個自帶G點的問題,于是各大媒體頭條、各路明星紛紛跟上,旗下粉絲們一涌而至,將分答的用戶關注帶到了最高點。
分答的擴散起源于科技圈,緊接著自帶流量和關注度的明星登陸分答,利用自帶八卦屬性的體質,成功地將自己的粉絲吸引到分答,使得分答得到廣泛的關注。同時,分答也開始邀請文化娛樂圈的KOL,快速直接地放大這些意見領袖的魅力、變現能力和價值,進一步獲得流量。分答這款類似于輕量版的“在行”,能夠在短期內爆紅并且持續保持新鮮感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下面4個方向來闡述:
1、分答推出的60S語音回答方式,與文字相比較,其具有的親密感,更能觸發內容需求者的好奇心;
2、分答推出“限時免費聽”、“包場免費聽”,在付費聽語音內容的路上交替刺激著用戶的精神需求。“免費追問”和“討論”的功能,打破了因60S語音帶來的信息局限性,將重點轉移到話題討論上,提升了用戶的粘性和參與度,讓整個社區活躍流動起來;
3、分答上線“懸賞提問”、“快速問醫生”、“限時免費聽”等特色功能,打造了屬于自己原生態的產品差異化;
4、分答的收入分配制度,通過偷聽者付費看答案的行為,不僅促進信息價值的增加,而且激勵了問答雙方,在內容被偷看后給雙方帶來“睡后收入”。
分答之前被人稱作是“問答版的微博”,且目前已經得到騰訊的投資,接下來要怎么結合自己產品的調性,優化體驗,培養用戶為其付費的習慣,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服務,將是分答面臨的問題之一。
再來看第一張百度搜索指數圖,我們可以看到值乎和分答在經歷爆紅后,都是逐漸進入到平靜期。外界對其的關注不再那么熱烈,小范圍內的數據起起伏伏,最終還是歸于平穩。
微博問答:
目前微博問答已經開始了第一批大V的測試,因為多年積累的大V資源,使得微博的第一步進行的順理成章,幾乎不用考慮邀請種子用戶這些問題。而且前有值乎和分答的鋪路引導,付費問答已經得到大眾的認可,使得用戶學習的成本降低。
微博問答在推出之后,并沒有像值乎和分答那樣形成爆紅的場面,質疑聲也隨之產生:
1、微博問答的文字回答方式和值乎1.0文字刮刮樂有什么本質的差別?在分答、值乎都推出語音問答并且得到大眾認可的基礎上,微博問答卻走文字輸出這條老路,會有成效嗎?
2、微博問答的文字輸出答案會不會因為一些先看到答案的人將答案復制或者截圖到評論區而導致付費圍觀失去意義呢?
3、沒有更加直接粗暴的產品入口嗎?提出問題后,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得到了回答呢?
從目前來看,大V主要分布在科學、醫療、文學、財經、星座四個方向,數量也不多。但是微博最大的優勢是帶有大流量的KOL以及其自身極強的傳播能力。月活量在億級的微博已經為問答建立起良好的壁壘,微博推出問答,可以認為是對一直開展的內容付費的進一步探索,是理所當然。我們可以結合微博自身的優勢,來淺談一下微博問答。
1、微博問答使得各個領域的KOL在易于傳播答案的大平臺能夠創造出更有價值的優質內容;2、提問者的微博賬號依據提出問題的質量以及大V回答的內容攜帶的傳播強度而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曝光,這或許有助于微博平臺培養出一批新的中V甚至大V;
3、微博將來一定會有大明星開通問答的功能,這樣增加了用戶與大V以及明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活躍度,增強用戶的粘性;
4、微博問答中回答者的答案會在3個月后免費公開,促進知識資源的二次利用和傳播,使得微博問答中可搜索獲得的內容更加全面飽滿。
參考值乎和分答已經經歷過的種種狀況,微博問答或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優化自己的運營模式,使自己在內容經濟的道路上具有更強大的影響力和變現力:
1、進一步開放入口,做好用戶的引導和使用;
2、問題排列顯示上保持新鮮度,避免問題同質化集中出現;
3、與超級明星或者打大V合作,并定期主動推送有價值的問題吸引用戶圍觀,提高傳播性和曝光度;
4、促進中V、小V的孵化培養,保證其活躍度和專業度,使得在大V失去新鮮感減少營銷投入的時候,能夠及時彌補并撐起一片天空;
5、優化篩選機制,促進圍觀用戶對答案的監督,避免出現過多的營銷化內容而失去圍觀的意義;
6、憑借微博問答三個月后可以免費圍觀的優勢,培養回答者文字輸出內容的標簽化,進而形成微博問答獨有的文字風格。
三節課在《特稿:2016年度十大互聯網產品事件盤點》中提到了“微博的全面復活”一事:
如果有人還有印象的話,在2015年的幾乎整個互聯網圈內,微博都是一款被大量唱衰的產品。
然而,可能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到了2016年,微博開啟了它的全面復活——無論從活躍用戶數據還是財報,微博在這一年內都呈現出一種捷報頻傳的狀態。
某種意義上,微博這一年的全面復活,或許是這一年內“網紅經濟”風口+“直播”、“短視頻”等風口以及自身扎實運營等多重效應下的綜合結果。
這當中,前兩者自不必說,關于微博自身的扎實運營,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進入到2016年以來,微博在每一次社會熱點事件發生后的運營動作都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正是憑借著其一系列穩扎穩打的動作,微博在2016年內成功地不斷刷新存在感,穩固了其“重大事件第一發聲陣地”的地位,實現了其核心數據的不斷提升。
微博問答背靠微博大平臺,在推出之初,有人稱它是“遲到的付費”。上線初期,雖然不溫不火,但是不少人對它仍舊充滿希望,例如36氪在文章《微博一日不死,其余付費問答產品都是太子|大公司新戰略》中所講:事實上,微博這次做問答,沒有打出光鮮亮麗的知識付費旗號。他不怕破壞自己的社區調性,因為明星大V、八卦、私密獵奇,早已是微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不怕這個功能沒人用,大V足夠多,用戶也足夠多;他不怕蒸發冷卻效應,此前微博喂了那么多廣告也沒見用戶要跑,何況現在提供的是一個和偶像接觸的私密空間?
知識付費已然成為熱潮,更多的內容創業者在這條路上前行,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人在未來會有更多途徑和渠道獲得知識變現。目前還在摸索階段的微博問答,接下來將會以一種怎樣的姿態在輕量級的內容消費之爭中站出來,更廣泛地進入到大眾的視線內,我們拭目以待吧。